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大河健康报》,是俺全家人的习惯

(2009-03-18 16:38:59)
标签:

养生

大河健康报

一份

报纸

陆桂琴

郑州市

文化

分类: 特别关注
值本报创刊三周年之际,部分订户真切讲述读报故事——读《大河健康报》,是俺全家人的习惯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09年03月18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318266288431769.jpg

0318d01001.jpg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318266288758485.jpg

0318d22陆桂琴.jpg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318266289069157.jpg

0318d22彭四倍.jpg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318266289210738.jpg

0318d22刘乃珩.jpg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90318266289532725.jpg

0318d22赵松义1.jpg

 

 

  □记 者杨振东实习生王大方周晓帆贾茹张玉文图
  “一年50块钱,这跟打针吃药比起来算啥”
  讲述人:陆桂琴,女,52岁,住郑州火车站钱塘衣城
  “我家订《大河健康报》不过几个月,可我们全家都读上瘾了。”郑州火车站附近,钱塘衣城163号,店主陆桂琴高兴地对记者说。
  问起订报的原因,她说:“还不是为了有个好身体?现在人人都提倡健康生活,就想通过报纸看看有啥该注意的。”原来,陆桂琴有高血压、糖尿病,她看《大河健康报》慢性病版上这两种病的内容都有,生活上、治疗上该注意什么,介绍得都很详细,就照着报纸做,儿女、丈夫都说她有很大转变。
  “我原来不爱吃蔬菜,喜欢吃肉,看到报纸上专家说糖尿病人不能多吃肉,有高血压的人也必须多吃蔬菜,建议吃纤维含量比较高的芹菜,我才开始蒸芹菜吃,每天都吃新鲜蔬菜。去医院看病我也根据《大河健康报》推荐的,很实际,不花冤枉钱。这段时间下来我自己都能感觉到不一样,以前我的高血压一犯,头晕得站不住,打针吃药都得十来天才好转,现在好久没犯了。”
  陆桂琴还说,不光是她,家里人也受益了。他们做服装生意的,早上四五点就开始准备营业,常年累月,早饭、午饭都是在外边随便吃点,晚上那一顿却吃得特别好,感觉能补补。但是她看到报纸上写这样不行,会增加肝脏负担,就开始晚上以蔬菜为主,也不做那么多了,吃过晚饭还组织全家下楼散步。
  "旁边店铺的邻居来借《大河健康报》看,每次我都交代他们一定要送回来。也有听我建议订报的。我都跟他们说,这一年50块钱,跟打针吃药比起来算啥?像我们天天忙生意,有病不知道及时治,也不懂医疗保健知识,看病吃药花冤枉钱的人太多了,白搭钱还多受罪!"
  "订的报还没送完,我就赶紧续订上了"
  讲述人:彭四倍,男,61岁,住郑州市文化路北段
  3月15日一大早,记者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见到了彭四倍老人,今年61岁的他,看上去也就50岁出头。
  "《大河健康报》办得真不错,登的信息都很实用。"刚一坐下,他就满面笑容地夸起了本报。"我一直都坚持看,一见重要知识我都剪下来贴好,还告诉亲友。前几天投递员来送报,上一年订的报纸还没送完,我就赶紧又续订上了。我也就是这几年才注重医学知识。说了不怕笑话,早前啥都不知道,胳膊上长了个脂肪瘤,还以为得了癌症呢!"
  "前几年锻炼身体,总觉得鞋不舒服,换了好几双运动鞋,后来发现是膝关节出问题了,检查后发现是退行性骨关节炎,用了好多药都没啥效果,一疼起来路都走不成。后来,在《大河健康报》名医讲堂看到专家说三分病七分养,骨病多从寒来,冬天要早早戴上护膝,要用热水泡脚,用暖水袋热敷膝盖,还有该怎么锻炼身体,不能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我就一直坚持照着做,效果很明显。去年冬天我照着报纸上写的早早做好保暖,一冬天腿都没疼。"
  "之前听邻居介绍《大河健康报》很好,就订了一份"
  讲述人:刘平平,女,26岁,住郑州市金水路东段
  "我是一名准妈妈。"听得出来,刘女士在说这句话时心里是多么幸福,"之前是听邻居介绍《大河健康报》很好,就订了一份,没事就翻着看看,谁知道就迷上了,每年都订,还给父母订了一份。"
  "怀孕后,对这份报纸我更是爱不释手了,现在最关注的是'好孕读本'、'健康宝宝'这两个版。我已经怀孕四个多月了,怀孕之后我还是每天吃着叶酸,觉得一直吃下去会对胎儿更好。你们采访专家,回答读者的问题,我都仔细阅读了。"
  "有了这份报纸,会少跑好多趟医院呢。报纸就是我的好帮手,想知道的信息总能找得到。"
  "最初订报,是看中了育儿版,后来发现,别的版也很好"
  讲述人:白雪,女,30岁,住郑州市货栈街中段
  白雪听给她打电话的是《大河健康报》记者,便急切地问:"《大河健康报》的记者呀!太好了,能帮我个忙吗?我挺急的!"
  记者忙问是什么事情,她说:"我家一直订《大河健康报》,今年有一期的报纸上有一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报道,我妈妈患高血压很多年了,我看了那篇报道想带她去检查检查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偏偏那份报纸找不到了,我已经在家找了好多天了。你能不能帮我查查?就是今年二月份的一期报纸,就在高血压那一版。麻烦你了!"
  "不用客气,我查一查,马上跟你联系。"
  查到白女士要找的那篇报道后,记者再一次拨通了电话,问她是否需要记者将报纸送到她手中,白女士说:"不用了,那样太麻烦你了!我主要是想找那篇报道上介绍的专家,我只知道他是人民医院的,不知道叫什么,也不记得他哪天坐诊,你告诉我就行了。"
  关于对本报的评价,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我最初订报,是看中了育儿版,后来发现别的版面办得也很好,特别是老年人防病治病这一块,提醒我们做儿女的应该注意父母健康的细节。"
  "只要爱读《大河健康报》,不愁孩子长不好"
  讲述人:魏鲁,男,72岁,住郑州市陇海东路
  "我可喜欢《大河健康报》了,上面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医疗保健知识,像老年人的多发病,都有详细介绍。我老伴几十年的老胃病,也是找健康报上推荐的专家治疗的,虽然现在饭量还小,但是不会经常胃疼了。"见到记者,魏老先生激动地说。
  魏老今年家里要添丁。"前些年有我大外孙子的时候,大女儿说老年人都是老思想,在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和智力开发上起不到好作用,不交给我们带。看着别的老头老太太都带着个小家伙,我和老伴心里就不好受。去年国庆节,二女儿和儿子都说准备要孩子,我和老伴就仔细看咱报纸每一期的'好孕读本'、'健康宝宝'、'成长宝典'这些跟孩子有关的版面,举办的讲座也都去听,有时还根据报纸上写的坐诊时间到医院找专家咨询。见我们学习这些知识,二女儿和儿媳妇都准备从坐月子开始就跟我们住,还说只要爱读《大河健康报》,不愁孩子长不好。"
  "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河健康报》了"
  讲述人:高敏,女,47岁,住郑州市经三路北段
  高敏说,她是《大河健康报》的老读者了:"从报上,我总结出了养生真经:健身第一、治病第二。"
  高敏说,她从报纸上了解了很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保健常识,比去医院询问方便多了。小毛病自己在家就能解决;身体有什么不适,及时去医院诊断;她还经常按照报纸上教的方法变着花样做饭,家人都称赞她的烹调很科学。"《大河健康报》每一期都有新的内容,一心为读者服务的报纸,谁会不喜欢看呢?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河健康报》了,家里的每一份报纸我都不舍得扔掉,为了日后方便翻阅查看,它就像个家庭医生一样。"
  "我也给父母订了一份,把健康也送给父母"
  讲述人:张勇,男,20多岁,住郑州市航海东路
  张勇,自称是忠实订户。他说,看健康报现在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年轻人也很关注健康,所以他没事儿特爱翻看,从上面学会了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小常识。
  张勇向记者叙述了他曾经的烦恼和如今的快乐: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压力太大,整天加班,每到晚上他一躺到床上两个耳朵就开始嗡嗡直响,有时还头疼,整夜睡不好。这时,"我看到《大河健康报》教怎样做耳朵保健操缓解耳鸣。于是,就坚持每天都做。10多天后还真的很有效,缓解了耳鸣的症状。以后,俺办公室哪个同事耳鸣了我就告诉他这个小窍门,大家都觉得很管用。"
  "我也给父母订了一份,把健康也送给父母。"
  "特别喜欢看'饮食参谋'版和'夕阳正红'版"
  讲述人:刘乃珩,男,59岁,住郑州市农业路中段
  "我平时就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所以特别喜欢看《大河健康报》的'饮食参谋'版和'夕阳正红'版。"刘乃珩对记者说。
  因为刘先生血压、血脂偏高,所以就依照《大河健康报》一直提倡的低盐低脂少荤多素的饮食原则,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在看到上期《大河健康报》介绍食用燕麦片对高血压、高血脂人群的好处之后,刘先生高兴地说道:"你看真巧,我平时就喜欢喝燕麦片,现在三高都降下去了,我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大河健康报》的好处真是说不完哪"
  讲述人:徐青,女,47岁,住郑州市花园路
  提起《大河健康报》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徐青给记者讲了她孩子的一件事。去年,徐女士的孩子在中考前夕经常头晕,徐女士以为是孩子鼻窦炎犯了,先通过大河健康报短信平台咨询了一下,专家告诉她可能是因为考前压力大引起的头晕和焦虑,建议去做针灸和脊椎按摩。徐女士依照专家嘱咐去做,孩子的头晕果然好了。
  不光这事,她有位女同事脸上有雀斑,她就告诉她:"《大河健康报》上推荐有家医院可以做,你不妨去试试。"同事通过在那家医院的治疗,雀斑明显淡化了。
  "《大河健康报》的好处真是说不完哪!"
  "咋吃降压药、咋晨练,有报纸指路真好"
  讲述人:赵松义,77岁,住郑州市花园路金水区政府家属院
  见到记者,赵松义高兴地说:"咋吃降压药、咋晨练,有报纸指路真好!"
  原来,他和老伴都有高血压。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只要服用后血压明显降下来了,就停止服药,然后等血压再次升高时再服用一次,如此一来高血压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来,他看到《大河健康报》上说高血压患者不能停止服药,应该坚持用药,并逐渐减少服用的药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从而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赵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
  赵老先生喜欢晨练,经常5点多钟,就起床锻炼身体。在看了《大河健康报》上介绍关于晨练的文章后才知道,原来晨练不宜过早,影响睡眠,尤其是老人,更容易因此导致疾病。打那以后,赵老先生就把晨练的时间挪到了8点以后。
  "如果你们来我村搞宣传,我愿做义务宣传员"
  讲述人:刘玉海,53岁,住郑州市庙里镇杲村
  "作为《大河健康报》的老订户,我见人就宣传《大河健康报》。"刘玉海对记者说。
  刘玉海经常把一些有用信息和知识推荐给家人,也推荐给身边的年轻人。对《医生的语言也是药物》这篇头版评论,他说印象最深。他希望能呼吁更多的医院制定一个语言行为规范,减少因此引发的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他希望《大河健康报》能尽快普及到农村,能带动医疗服务深入基层。建议多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去农村。"如果你们来我村搞宣传,我愿做义务宣传员!"
  退休西医爱看中医知识
  讲述人:肖荣先,女,60多岁,住郑州市纬五路省人民医院家属院
  肖荣先阿姨退休前是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她对记者说,很喜欢看《大河健康报》上关于中医的知识和一些小验方,也顺便学学中医。今年冬天几乎没怎么下雪,天气特别干燥,身体就感到有些不适,刚好在一期报纸上看到跟自己的症状差不多的中医小验方,于是就照着报纸上写的去药店抓了点药,喝了三次就好很多。
  制图 启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