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一小时 谨防胃酸“造反”

标签:
保健健康胃食管反流病陈玉龙 |
分类: 门诊见闻 |
大河健康报 19 慢病防治 2008年12月24日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独家健康资讯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224239589214975.jpg 赵璐光图 “我今年52岁,只要晚饭吃太饱或喝酒后,就会吐酸水,还经常烧心,烧得后脊梁疼……”12月19日晚上,本报邀请陈玉龙、尚佳两位专家做客本报,解答胃食管反流病防治知识。短短两个小时,100多名患者打通热线,其中更有来自西藏的患者,如果您没能亲耳聆听专家的指点,本报的这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反酸、烧心 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12月19日晚,本报的咨询热线两个小时响个不停,直让记者惊呼“没想到胃食管反流病人这么多”,甚至连接热线的郑州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陈玉龙教授也自称是该病患者。“来接热线前,刚喝了红薯南瓜粥,喝茶也喝多了,这会儿正烧心、反酸呢,红薯这种食物产酸。”本报工作人员准备的茶水,他一口没喝,怕加重反酸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在人群中有多大比例?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尚佳介绍,我国在北京、上海地区调查统计,有近10%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较为典型的症状为:烧心、反酸。多数患者烧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有患者胸骨后或心窝部感觉到一种灼热感,还有患者感到胸骨后的疼痛,有的还会向上延伸,还有患者有压榨感和憋闷感。常在饭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者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反酸是患者在没有恶心、呕吐或不用力的情况下,胃内的酸性物质反流涌入口腔。 药物治疗易复发 关键时刻还得用 据尚佳介绍,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药物治疗不能根治,停药后约有70%的患者症状复发。长期服药还可带来不可避免的药物副作用,但反酸、烧心严重的患者还是要用药控制。主要药物包括: 1.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但容易产生耐药性。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雷贝拉唑、耐信等,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强,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较为有效的药物。铝碳酸镁能同时中和酸及碱性反流物,可用于治疗碱反流患者。 2.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能刺激食管及胃肠蠕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排空速度,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有效。但单用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宜与抑酸药物同时服用。 3.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丽珠得乐、施维舒等,可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修复。 此外,胃食管反流病还可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狭窄以及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出血的患者。 |
前一篇:脂肪肝患者多做有氧运动
后一篇:离婚意向婚后10年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