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生虫,香蕉得病,不足怪
(2008-10-29 17:40:49)
标签:
橘子香蕉蕉农谣言科学知识广州杂谈 |
分类: 特别关注 |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08年10月29日
10月中旬以来,“橘子生虫”的消息迅速蔓延全国。现代化传播手段,可以使任何事情都实现“公开化”。结果是,橘子卖不掉,橘贩欲哭无泪。 想起去年香蕉上市之时,“香蕉得病”的消息不胫而走,进一步演变成“香蕉致癌”的谣言,之后香蕉滞销,蕉农、蕉贩损失惨重。 先看看去年的新闻吧。广州郊县的香蕉园感染了一种并不罕见的病毒病,大凡植物的病毒病,皆无药可治。这本是农业常识,可是,广州一家都市报却对此重点关注:巨大的篇幅,醒目的标题,冲击力十足的图片,使人触目惊心。如此规格,读者必然以为这是重大事件,而一般消费者生物科学知识贫乏,在恐慌之中把报道所说的“香蕉的癌症”谣传为“香蕉致癌”。那么谁还敢买香蕉吃呢?损失最大的是海南蕉农,损失达十几亿元。值得庆幸的是,报道所说“香蕉的非典”未被讹传,若讹传,全国人民又不敢出门了。其实,每一种农作物都有病毒病,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防治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换茬,改种别的作物就可以断绝传播途径。而且,感染病毒病的植株不会结果,那么市场上的香蕉必然是出自健康的植株。何况,侵害植物的病毒不会侵害人类和动物。可叹的是,这篇报道对这些知识只字未提,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故意不提。这反映出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报纸不重视报道的科学性,只重视报道的新闻性。而在国外,那些著名大报都有科学版,深刻地影响并教育着读者,从而提高了报纸的公信力。 如今,“香蕉致癌”的谣言已销声匿迹,人们照吃不误。这不,“橘子生虫”的消息又传播开来。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没有出现谣言,“橘子生虫”确有其事。与去年相同的是,科学解释依然不够,严重不够,那么就让本报来弥补吧。 橘子生的虫,叫大实蝇的幼虫,成虫会飞,幼虫则寄生于果肉内,约有1厘米长。这是一种被检疫的害虫,之所以要检疫,是防止它传播。这种害虫广泛分布在绝大部分柑橘产区。重庆某都市报率先报道说,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发生了这种虫害。其实在其他年份、其他地方,何曾没有发生过这种虫害呢?只是轻重不同罢了,只是未被报道罢了。每一个地方的每一种农作物每年都在发生着不同的病虫害,如果都市报对农业病虫害感兴趣,报纸再加厚一倍也报道不完,完全可以取代农村报。遗憾的是,媒体只报道现象,不作解释。以橘子为例,凡是生虫的橘子,很快就会烂掉,几千公里长途贩运,该烂的早烂了,不烂的,虫果的概率就很小了,若还不放心,买回去放一放,若有虫果,会先烂的。即便吃了生虫的橘子,对健康也是无害的。只有这样解释,才是媒体的责任心,而不该谆谆告诫消费者吃橘子要小心。去年如果解释生病的香蕉不结果,就不会产生“香蕉致癌”的谣言。可以肯定,往年市场上的橘子也有生虫的,未来年份市场上的橘子还会有生虫的,但概率永远很小很小,可是媒体一炒,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媒体一定要以科学的精神处理好信息公开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先从学习科学知识开始。如果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不会对橘子生虫、香蕉得病那么敏感。如今农产品极大丰富,完全是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农产品有极大的余地,媒体危言耸听,消费者必然杯弓蛇影,于是这种农产品就会滞销,不光果农损失,城市消费者不敢吃时鲜水果,不也是营养损失吗?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独家健康资讯 |
前一篇:看中医不要浓妆艳抹
后一篇:“久坐族”易得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