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2011-03-20 10:57:28)
标签:
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 |
分类: 政策法规 |
一、课程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三)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
(四)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了解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掌握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
●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过程中,作出有一定依据的评价。
(四)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保护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关注身边的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
●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发展可迁移的共通能力。
(五)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
●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三、课程内容
(一)内容的结构
(二)内容的选择
1.这些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可感的、易于操作的,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
3.这些内容有利于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等学习过程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4.这些内容蕴含着广泛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迁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5.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体指导等特点。
(三)基本内容与目标要求(打"*"号的是供选择的拓展性内容)
1.技术初步
(1)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收集和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讨论和分析材料的特性,能用不同的标准对材料进行分类。
●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知道纸质类、木质类、金属类、塑料类等材料中一些常见易加工材料的性状和用途,会使用一些黏合材料和连接材料进行部件连接。
*●能够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价格比,进行材料的比较和选择。
(2)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会使用常见的农用工具,能识别常见农用机械。
*●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对纸质类、塑料类易加工材料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挖孔,或对易加工木质材料进行打孔、锯割、整形和磨光,或对金属丝、金属薄片等易加工金属材料进行展直、剪切、弯折等。
(3)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看懂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外观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会看简单实物图。
●能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主题,并通过合理的构想进行作品结构及其制作过程的具体设计。
*●能用草图或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构造、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能在讨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思路、制作计划。
(4)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能根据说明书进行简单玩具的拼装与制作,或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制作。
●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计划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成作品,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试。
*●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工艺品、旅游工艺品,收集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工艺品的安全制作。
*●能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简单机械模型、橡皮筋动力模型的制作与调试。
(5)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就作品设计与制作中的合理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作出简单评价。
●能对作品的制作过程、工作环境作出简单评估。
*●就作品经济、质量、环保、审美、安全、耐用等方面作出简单评价。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6)通过简单的纸塑、手缝、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知道纸塑作品的基本材料和日常应用,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质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
*●能使用一些常用针法缝制简单的布艺品,能设计和制作手缝工艺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
*●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
(7)通过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市场调查等活动,学会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了解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和销售过程,获得积极的劳动与技术的感受。
*●种植1-2种常见作物、果树、花卉,记录生长和栽培过程,知道栽培作物的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方法;学习1-2种作物、果树、花卉的繁殖方法,进行一项改良作物、果树、花卉品种的小实验。
*●饲养1-2种常见小动物,记录饲养和生长过程,知道养殖动物的饲料配置及管理要求,对所饲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训练试验,了解训练方法。
*●了解1-2种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储藏、保鲜和销售过程。
*●了解一些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治虫、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人工温室等)。
(8)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计算机进行一般信息处理,初步领悟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能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图形的制作、着色、修改、复制、组合。
●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作文,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了解网络的简单应用,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会使用电子邮件。
*●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2.家政
(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能说出常见食品的种类,能分辨食物的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买菜(采菜)、摘菜、洗菜的过程,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
*●能制作2~3道简单的菜肴,并作简单的评价。
(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一些器具和小物件的清洗,并注意洗涤安全。
●能辨认常见纺织品的标识,能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般衣物的洗涤、晾晒和折叠。
●具有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说明书,掌握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初步认识货币的意义,学会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
●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懂得“货比三家”。
*●了解家庭的收支项目,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3.职业了解
(1)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能说出职业的简单分类,能识别一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了解其工作流程。
*●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成长发展的联系。
(2)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知道学业与职业的联系。
*●能说出1~2个创业案例,萌发初步的创业意识。
四、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基础
2.体现综合
3.讲究科学
4.注重实效
(二)实施中的活动设计及其组织
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类型的选择。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类型主要有:手工制作、模型装配、作品评价、产品推介;信息搜集、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讨论与辩论、见习与模拟;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幻想、技术作品鉴赏等。
(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努力使所有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都能有所进步。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所教班级、所教内容出发,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5.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提高指导效果。
7.必须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的安全性。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教学材料
——体现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特征
——便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技术探究
——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方法与能力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
——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兼有拓展和挑战意义
教材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课程的特征组织学习内容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注意加强劳动教育,整合各类教育目标
——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
——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重各方面、各项目内容的联系与整合
——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易于学生阅读理解
——注意安全教育
提倡因地制宜,师生共同收集和利用当地一些材料,自行制作教具、学具。
(五)基地和设备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六、课程管理
(一)学校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二)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多种渠道筹措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以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运行。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和设备的采购管理,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基金,以支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促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