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依从小认知能力就很好,我觉得这可能和姥姥姥爷带有关,老人一般喜欢和孩子唠叨,不停地说、反复地说同一样东西;讲故事基本按着一个模式走,每次用的语言也几乎一致。婴儿期的记忆能力非常短,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从最初的几秒钟到几分钟到几天,所以婴儿及幼儿的学习需要不停的“温故”,我家这种长期不断的重复自然让依依认识并记住了很多东西。
依妈也看过很多专家和网友写的关于早识字的文章,依妈没把这个问题看得很严重,与其家长不停地在各派理论中挣扎,不如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感兴趣,我们就教她,反之,我们也不强迫。起先,从依依4、5个月的时候我们给她看识物卡片,很快她认识并记住了大部分。有一次,依依翻过卡片,眼神在背面的字上停留了一会,依妈就念了念后面的汉字,依依又拿另一张卡片,翻到背面,依妈很夸张地说“反啦!”依依咯咯地笑起来,依妈趁机又给她念了汉字,因为依依喜欢妈妈夸张地说“拿反啦!”所以她更加频繁地拿卡片的反面,依妈也更多机会给她念相对应的汉字。整个过程就像做游戏一样,那时依依爬得还不行,我们就每天躺在床上玩一会儿。
后来,爸爸买回两盒纯汉字卡片,依姥姥姥爷对应着实物教她,她依旧很感兴趣,我们并没有按照汉字的难易程度教她,而是结合生活中她感兴趣的东西,会发的音把相应的汉字挑出来,比如:因为依宝已经会指认五官,所以表示五官的汉字最早学会,然后就是一些常用的象声词,家里的摆设,依宝的玩具,小动物,称呼等等,都是和她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词。

(图为依依14个月时指着《巧虎之歌》歌词里面的汉字“爸爸,妈妈”念。)
单个的字认识了,我们会把卡片摆成词组。
遇到依宝认错的字,我们会把两个字都找出来让她自己比较。比如:起先她看到“奶”会说是“妈”,我们就同时把“妈”找出来,让她多看“奶”和“妈”,重点重复,依依很快就区分得很好了。比如现在“奶”、“妈”、“姐”;“爷”“爸”都不会混。
依姥姥自己用毛笔写了小卡片摆放在依依感兴趣的小物品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依依很快也就记住了。
还把依依喜欢的童谣和巧虎里的歌词写下来,边唱边指给她看。很多字也就这样认识了。

很多反对孩子早识字的人的理论是过早认识汉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依妈觉得汉字其实也是生活中宝宝会接触到的一部分,户外的路牌广告牌、食品的包装盒、书及碟上面印的字等,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其实也不用为了不教孩子早认字而过分回避。至于想象力,完全可以想办法去激发呀。
本文被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感谢育儿编辑和小米的摇篮的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