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我们知道吸烟是有害的,可是戒掉它非常难。旧有的模式已经持继了很长时间,非常顽固,但只要有耐心和决心,最终一定会克服掉。重要的是不要把治疗中的反复看做是倒退,实际上每经历一次反复,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对进一步了解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我要不要把对心理师的感觉告诉他?
答:当然,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要不好意思谈你对治疗者的感受,无论你的感情、要求、期望看上去多么不合理,都可以讲。在治疗的某个阶段,你可能想中止治疗,这和你对心理师的感觉有关。因此,当心理师认为不该终止治疗,而你希望中止治疗时,要仔细思考你对心理师的感觉,并告诉他。心理师会帮你分析,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是否合理,这对治疗是非常有助益的。
谈话就能治好我的病吗?
答:通过讨论你对外界的反应、想法、情感,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问题,这种理解可以帮你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你面临的困难。当然,心理矫正也不全是谈话方式,心理师会运用很多技术的。
是不是找个技术高的心理师,咨询效果就越好?
答:咨询师的技术水平,是咨询效果的基础保证。但其实在咨询中,处在首位的是咨访关系是否匹配,技术则是第二位,只有咨访关系和谐了,才是疗效的前提。咨询就是一场和谐共舞,共同成长的过程。治疗效果,不是心理师掌握着,咨客自己负责70%,心理师只有30%责任。如果一个自己都不想认真改变的人,即便找专家名师也很难做出疗效来。
咨访关系与医患关系相同吗?
答:虽目的相同,(都是为需要治疗的人提供服务),但性质则完全不同。医患关系,患者是被动治疗,医生掌握主动权,患者所要做的,只是把医生开的药咽到肚子里,其他就不用做了,即便一个人自己不愿意就医,被家人强行拉到医院,又被强行灌下药,也一样会有疗效的。心理咨询是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咨访关系是求与帮的关系,是主动治疗。求助者掌握着主动权,心理师是被动的。求助者(咨客)与心理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要完成心理师布置作业,就不像吃药那么简单了,是需要自己去积极努力才能达到改变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