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六岁孩子打父母该不该?

(2009-02-27 12:12:16)
标签:

发脾气

廉耻观

学习压力

欲望

性格

理解

悲剧

自闭

教育

心理

逆反期

父母

杂谈

  

 

 http://y2.youdao.com/thumb?doc=c5b8fcb56dfbb858


 

案例:

16岁的小嘉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初诊接待时,他是以学习压力过大,无法继续学习为主诉而来就诊的。但我从他母亲的讲述中了解到,最近他总是对母亲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无论任何事情都会和母亲发生无端的争执和冲突,甚至会将家里的物品用具砸得七零八碎,最终母亲在一次家庭战争暴发中忍无可忍,动手打了小嘉一巴掌。这下可好,肆无忌惮的小嘉更加疯狂,本是花季般稚嫩的双手居然重重地打在母亲的身上,母亲惊呆了,我的孩子怎么了?……在此之前小嘉一直是个非常听话,学习也努力,只是性格有些内向的乖孩子呀!

从此,小嘉变得情绪非常低沉,对身边的事情没有任何感觉和乐趣,也不再和周围的人交往了,更可怕的是小嘉居然私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准备安眠药,幸好母亲及时发现他的举动,把小嘉送到了这里,我给这个孩子的诊断是抑郁症。

病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小嘉的病因是一次家庭冲突行为所致。但其心理障碍的形成仔细分析起来确是逐渐积累的心理压抑没有得到及时排解、释放所致,目前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都很大,每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没有时间放松,父母的期望、老师的鞭策、考试的压力。。。。。。把小嘉压的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自己对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学习的枯燥烦味,让孩子内心的压力没有释放和疏导的渠道。它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触即发。

从小嘉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发现, 原来在小嘉一岁半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多年没有音信,母亲为了抚养小嘉,便把他寄养在妹妹家,正好妹妹的孩子和小嘉差不多大,两个孩子在一起可以成为好伙伴,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小姨对他一点都不好,每当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小嘉都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只要小嘉伸手去抢,就会挨到小姨的打骂。小嘉回忆说:我一点儿都不记得自己的幼年,只能感觉到自己在童年时期就比别人低一等。上了小学之后几乎很少与别人接触,这样的人格特征让小嘉直到高二之前都认为别人对他的压力和欺负都是正常的。他经常感到在同学们面前非常自卑,稍有一点成绩下降便不断的自责。

专家建议:

小嘉的病情符合新的抑郁症形成模型,即慢性应激(长期不良刺激)——形成以抑郁为特点的人格特征——影响神经可塑性及营养——形成了抑郁症。

人格特征对抑郁症的发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关键的,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应在5岁之前。01岁为口欲期,出生后的婴儿主要通过吸吮或摄食得到满足,并通过母亲与外界建立联系。此阶段如受到挫折(如失去母爱)可导致不安全感和原始信任危机,严重者可导致成年后的社会化障碍。13岁为肛欲期,幼儿期是人的独立性与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阶段。此期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的教育均可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这一阶段可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性需求以及好与坏概念的绝对化倾向。

所以幼儿在3岁之前能否得到其监护教养人的关心与呵护,以满足其欲望,形成性格观念,对于日后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等都很重要。小嘉就是在别人的打击下挫伤了自己的幼年,在此阶段(肛欲期)未得到充分的满足,形成了独立与羞怯。于是得不到满足的小嘉就自我封闭,过度自闭,对他人的劝导置若罔闻,或者反向形成了廉耻观危机。

小嘉的疾病看似偶然,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发展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家人、身边人没有及时发现。我希望年轻的父母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跟孩子做朋友,经常情感沟通、情感互动,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性婚姻
后一篇:性别歧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