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的班成绩就一定好吗?
(2011-09-22 08:11:56)
标签:
高中教育教育评论教育随笔散花剑博客杂谈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近年来有一个怪现象,一些名师带的班级在成绩排名上竟然乌龙摆尾。于是有些老师发出了这样的调侃声:所谓的专家也不过如此啊。
诚然,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完全由老师的好坏来决定的,老师讲得好不一定学生学得好。
然而,难道说名师教书真的不如其他老师吗?我看事实并非如此,名师摸爬滚打数十年,绝非浪得虚名。那么,为何名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所愿呢?
我看主要是由于授课对象不同。名师大多带惯了实验班的学生,而实验班的学生自觉性强、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强,所以名师逐渐养成了自己的讲课风格和习惯,对重难点的把握和讲解的深度、对学生的要求等等都有了自己一惯的作法。
可是当名师带了普通班之后,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名师一时“本性难移”,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性差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弱了,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大部分练习没有落实,所以造成学生成绩没上来。另一方面,其他老师由于长期带普通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纪律和练习落实,使学生成绩也能稳步前进。两相比较,时间一长,名师所带班级的成绩难免乌龙摆尾了!
这也给领导们一个启示。我们常说学生要“因材施教”,其实,对于教师的人事安排,领导也要讲究“因材施教”,讲究教师之间的各种搭配。让凤凰长期夹杂在鸡群之中,只能使“凤凰落地不如鸡”。
对于那些性格温和的名师,就要让他们多带纪律好的实验班,并尽量与那些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共班;对于那些严肃的老师,就要让他们与女教师共班,与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共班;如果一个班级有特别调皮的学生,千万不要让脾气火爆或者性格太软的老师带班主任,而要让有刚有柔的老师带……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对学生来说,遇上一个“合口味”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