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高墙”才能走出迷局(原创)

(2016-04-16 08:39:27)
标签:

工程

机械

代理商

体制

改变

分类: 杰克杂谈

 

打破“高墙”才能走出迷局(原创)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连续下滑,很多代理商退出,更多代理商还在挣扎,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代理制在中国的实践并不成功。如何走出迷局,未来的路在何方?

 

十几年前我曾经负责一个奔驰的汽车项目,为亚星奔驰客车生产并供应变速箱。由于亚星奔驰销量较低,在中国要消化变速箱生产线的产能,就必须面向其它客车企业供应产品,幸好很多企业都很感兴趣,可奔驰集团担心加剧亚星奔驰的竞争环境,拒绝卖给其它中国企业。结果,生产线产能过剩,最后只好停产并转移到巴西。几年以后亚星奔驰终究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事实证明,保护落后并不能让他们变得更强,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很简单:适者生存,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当前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正经历着相同的过程。外资企业最早将代理商体系引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卡特彼勒。可惜这一营销模式在中国的复制并不成功,正如《卡特彼勒之道》一书的作者所言,卡特彼勒代理商的雄厚资本、高忠诚度、平均超过40年的合作以及成熟的发展理念,让其他竞争对手很难效仿。

 

制造商手里有产品,用户手里有需求,建立代理商体系的目的是打通产品与需求之间的通道,把合适的产品卖到用户手中,并提供产品所需要的服务。这个想法听起来完美无缺,代理商靠近客户,了解当地情况,可以及时提供维修服务和配件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的很多代理商经验不足,财力有限,理念陈旧,他们只关心销售设备和配件的利润,却难以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即使他们服务不及时、态度差、价格高,你仍然不得不找独家代理商去购买。建立产品与需求之间桥梁的理想,建成的却是一堵客户与产品之间的“高墙”。

 

代理商的独家授权,保证了其售出产品的高额利润,无论他们是否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很多代理商并不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相反,他们更重视设备的销售和利润,在客户服务和后市场方面也投入不足。经验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现在的工程机械代理制已经沦落为一种保护落后的体制,这一体制正在被用户所抛弃,也阻碍了制造商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市场计划。要想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代理商体制,主要原因如下:

 

1. 代理商体制难以应对市场变化

为应对市场的高速增长,代理商需要不断地增加人员和网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追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多数代理商都是重销售而轻服务。

 

西方国家市场变化相对较小,代理商也比较成熟,后市场的收益让他们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市场起步晚,过去15年中国挖掘机市场销量变化的幅度将近30倍,在如此巨大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经营,给原本就不够成熟的中国代理商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刚刚聘用了新的销售人员并组织了培训,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却回落了。不得已又要裁员,关闭办事处和分公司,造成巨大的浪费。

 

2. 代理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太少

中国的很多代理商仍然是销售商,客户服务理念薄弱,很少能为用户提供需要的增值服务。工程机械设备属于生产资料,用户购买设备是为了赚钱。目前设备的开工率和运行小时与几年前相比降低了三分之二,无论哪种品牌的设备,如果用户按照制造商规定的保养规程、使用原厂零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那么一年下来根本赚不到钱。这就是为什么质保期结束后,多数用户就不在代理商那里购买配件和服务的原因。很多零配件从供应商采购过来,卖到最终用户手里时已经加了数倍的价格,就因为它们有一个标签:原厂件。原厂件真的物有所值吗?当然不。

 

这件事很好地解释了质保期以后客户大量流失的原因,也恰恰说明了代理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3. 市场已经改变,代理商却还不愿改变

中国工程机械曾经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市场好,工程多,有些设备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配件价格高一些客户并不敏感,只要设备正常运行就不愁挣不到钱,代理商也从设备和配件销售中赚取了高额利润。

 

可如今,市场已经改变。经济形势不好,首当其冲深陷困境的是用户,可制造商和代理商却仍然停留在旧思维中,配件价格每年上涨,心里盘算着怎么把用户兜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喊了多年“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在客户遇到困难时却没人站出来帮助他们,厂家起诉代理商还钱,代理商质押客户的设备,为的还是钱!喊着合作伙伴的口号,却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大幅降低配件库存,裁减服务人员,服务的及时性也大打折扣,客观上也逼着用户去寻找更便宜的配件和更及时的服务。换句话说,用户正在抛弃代理商。

 

如何走出迷局?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用户现在最需要的是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不然他们就难以盈利,就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而代理商还希望用那堵“高墙”保住他们的利润,制造商也禁止代理商出售非原厂配件。显然,利益上的矛盾让用户与代理商渐行渐远。

 

随着市场的不断下滑,代理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有些代理商退出市场,有些被告上法庭,有些则抱团与厂家谈判,甚至集体拒绝在代理协议上签字。市场红火的时候,每个品牌都高唱合作伙伴的赞歌;市场低迷时,人们才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残酷的现实是:代理商为品牌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少,而费用却越来越高。

 

是改变的时候了。由于市场容量越来越小,经营单一品牌将变得难以生存;财政困难和人员缩减让代理商难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工程机械代理商真的不可或缺吗?答案取决于代理商是否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如果代理商的存在仅仅是增加了设备和配件的流通价格,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是一种耗散价值。

 

笔者认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汽车和工程机械设备的网上直销成为可能,这将大幅降低流通成本,为用户带来更大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服务,代理商必须转型为服务商,否则他们给客户带来的增值服务和品牌价值都十分有限。未来的服务商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指定区域,并为用户提供多种配件选择:原厂件、副厂件、修复件和再制造件。互联网+工程机械服务的转型必须更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多年来工程机械制造商和代理商一直通过围剿那些副厂件和服务“背包客”,来加固授权代理这堵“高墙”,保护他们的高额利润。就因为这堵“高墙”的存在,很多工程机械设备和配件在中国卖到了世界之最,受害者当然是中国的用户。可令人奇怪的是,越围剿副厂件和“背包客”,就有越多的客户选择他们,原因只有一个:客户需要他们!

 

工程机械的制造商也面临做出改变,既然代理商不能满足厂家的要求,唯一的做法就是打破这堵“高墙”,比如:选择直销并与当地的维修服务企业合作,既然客户是上帝,只有满足客户才是生存之道。不改变,就会被淘汰,因为市场的话语权不在你手里,而在用户手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