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相遇,却总是不能准确的体验对方眼中的风景。
这周出差途中,在机场的VIP休息室里惊奇地遇到手球队的队友嘉峰。很多年没见了,他居然马上叫出我的名字,并告诉我:清华手球队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会邀请我加入这个群。
就这样,上飞机之前我已经在手球队的微信群里,并见到了另外38个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在清华手球队前后打了10年,应该跟几乎所有的队员都认识,可时间过去30年了,加上当初跟女手队员很少讲话,需要花点儿时间找回当初的回忆。
令人开心的是,不管是主力还是替补,不管在手球队的时间长还是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存储空间,手球队给每个人都带来不同的感受。惟一相同的是,当年的那些回忆在今天拼凑起来,组成的是一张精彩的“快乐地图”!
现在大家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中国,澳洲…可每个人的心都通过小小的微信连在了一起。当年的汗水、泪水、胜利和失败,都变成今天美好的回忆。如果没有当年参与,这一切又从何而来呢?
好好想一想,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当年的酸甜苦辣,换得今天的美好回忆。这就是生活。成功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你的经历、朋友、喜悦、痛苦、回忆都组成了你的生活,你的精彩!
这不,在回忆中慢慢找回30年前的记忆,写下《清华手球队的故事》。
2013年12月26日

入队记
1979年我考上清华大学,第一堂体育课是做身体素质测评,一帮学生围在单杠旁边做引体向上,我注意到旁边一直有个老师在转悠,他就是杨教练,在选新队员呢!
转到我们班时,他的眼睛开始放光,也难怪呀,谁叫我们班有7个180以上的大个子呢!他一一问了我们过去打过什么球,从中挑了四个人来试训,就包括我和克农。
克农是左手,个子又是187,特别被杨教练看好,只是他一直是王队的替补,表现机会少。
那时手球场就在体育馆前面,在足球场上画了一块,每天一大群试训队员练传接球,一周后杨头把大家分成二个队比赛了一场,一群没打过手球的人比赛,看起来像乌合之众。
因为中学打过几次手球,我在这场比赛中进了好几个球,其中有几个是在禁区边捡到补射进的,一举确立了正式队员的地位。
记得那场比赛老队员朱班客串守门员,边守门边考察我们新队员。赛后他对我评价很高,说我意识好。能加入手球队还要好好感谢前辈朱班。杨教练之前一直觉得我太瘦,这场比赛后毫不犹豫地把我留下来,发给我运动员餐卷了!
顺便坦白一下,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差,同时供三个孩子上大学十分拮据,运动员餐费补贴一直是我坚持打手球的重要动力之一,当然,那只是开始的时候,后来就真的喜欢上这项运动,每天不打都会觉得难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