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阅读复习——理解词语

(2009-12-16 10:54:22)
标签:

教育

分类: 三年级教学设计

阅读复习——理解词语

金二小学 姜娜

一、复习目标

1、通过阅读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归纳理解词语方法并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强化练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及运用多种方法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难点:学生能自己提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  复习过程

(一)导入,明确任务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要读懂一篇文章,我们必须理解那些词语的意思,这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专项的练习,总结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来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你们有信心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吗?

(二)回顾方法

1、课前,同学们已经整理了这册书中学习伙伴教给我们的理解词语方法,谁来和大家说说,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呢?

2、指名汇报

3、除了学习伙伴提出的这几种阅读方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自己还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4、全班交流,归纳方法,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目前理解词语有如下几种方法,师出示课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积累理解词语

       查找工具书(字典、词典、书下注释)

       换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拆分组词方法理解词语

       做动作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师: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就像是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帮大家解开词语的大门,从而带我们走进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

 

(三)强化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其实,无论是平时的阅读还是语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重要并常用的方法,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老师想知道,你是怎样用这个方法的?能不能整理出具体的步骤,好让更多的同学掌握这种方法。

1、为了帮助大家整理思路,老师这里有两段话,请大家读文后理解词语。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师出示课件: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

 

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联系上下文理解“各种各样”

 

2、师:这个词语什么意思,谁能结合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的?

3、指名汇报,集体补充

教师引导:在理解词语时,你先干什么了?然后呢?接着呢?

我们先读句子,圈画出要理解的词语。

            然后读词语的上文或下文,寻找表达词语意思的关键语句,

            再根据这些语句体会词语的意思。

教师概括。根据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可以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整理为如下步骤:出示课件,指名读方法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读句子,圈画词语

     (根据词语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说体会

     归纳词语意思;

 

4、为了更加熟练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练习两道题。

师出示课件

只听见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个惊心动魄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载着卫星的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耀眼的烈焰,如山呼,似海啸,像惊雷,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联系上下文理解“惊心动魄”的意思

 

苏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有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溜了一眼分数,还行!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早把“改完试卷中的错误一定要给老师看一看”的要求丢到脑后去了。没想到, 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我只好把试卷从书包里翻出来,苏老师站在我座位旁一直盯着我改完,又让我说出错题的病因,才离开我。

阅读与思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四)运用深化

1、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今后还将继续学习,今天我们就练习到这。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无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问难

2、请大家看书,你能在书中举个例子说说自己是运用哪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吗?指名汇报(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我用查词典方法知道“憧憬”的意思是向往。这里说明孩子们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3师:就像他这样,请大家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书中的词语,并轮流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每人至少用两种方法,看谁词语理解的准确。师巡视

4师:小结练习情况。

(五)熟练运用,迁移内化

师:看到大家这么热烈的发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体验到了运用方法获得知识的快乐,这就是学习的乐趣。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你能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恰当运用这些方法读懂文章,就是最重要的目的。

我们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会熟练地运用词语才行。接下来我们做一组综合练习,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1、示课件,生独自做题单中的第1、2、3、5小题

读题并回答问题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查字典:“挺”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_______  再 ________ 画,“挺”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硬而直 ②特出 ③很 ④伸直或凸出。在文中“挺大”这个词中的解释是:___________

2、理解词语     花圃———————       主角————————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喜爱---(   )  守卫---(  )     高大— (   )  热闹—— (    )

4.填空。

这段话是按 ________ 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 ________ ,北面有个 ___________ ,院子东面种着 ____________ ,南面是 __________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 ___________ ,这段话中的第 _____ 句到第 _____ 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的。

5. 读句子,想想粗体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

一大串一大串 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

① 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

② 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

③ 葡萄成熟了,很可爱。                              )

6.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漂漂亮亮 __________ ___________

7.用“ ~~~~ ”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8.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9.文中的“青菜 黄瓜 茄子 西红柿”总的名称是(    )类。

10、你喜欢这个小院吗?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为什么?

——————————————————————————。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唯有菊花傲然开放。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1、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     

(2)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2、这一段,作者写了菊花的(     )和(      )。

3.用“~~”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4、请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写在下面

(       )——(      )    (     )——(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我们刚才的练习中,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交流吗?(做题要注意的问题)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关理解词语方法的语文课,你们有收获吗?说一说吧。这些方法还需要多练习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另外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