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

(2009-09-18 11:19:09)
标签:

教育

分类: 三年级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

王双(鹏辉小学)张鹏鹏

我是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流程两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天的雨,实际上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跳跃性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通过预习初步完成识字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分层次朗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美,这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是教学上的难点。

二、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老师这有一些秋天的图片,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板书课题。看看它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齐读课题。

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时,我首先借助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他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学生的说只是从季节的特点讲述秋天的样子,不太能上升到美的情感体验,这时我设计出示一组多媒体秋景图,让学生在从图片上一下子感受到秋天的美。学生欣赏完后,再让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我所见到的秋天是这么美,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从生活到图片再走进课文,为他们进行阅读的学习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首先出示生字:凉爽  趁着  柿子     邮票  衔来     菠萝   衣裳,喇叭,钥匙

让学生通过领读、正音、自读、查读这几个层次完成字音的教学

然后出示句子:黄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在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后问:你发现这一句话中有一个字,他的读音很有趣吗?是哪一个?(随机出示:多音字扇)再问知道在什么情况读四声,什么情况读一声?

    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在识字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他们能够在预习中初步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本环节我还是以检查、反馈、点拨为主。这里所呈现的内容主要包括易读错的轻声、平翘舌、多音字和本课的重点句子等。多音字的教学不仅让孩子知道读什么音,还要让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读这个音,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然在学生说不明白时,老师应帮助其弄明白,讲清楚。

第三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的字词预习得不错,那课文又读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让我们一起沐浴绵绵秋雨,走进秋的世界,读课文时除了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外,还要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第二环节的字词掌握情况。二是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情感基调。当学生说出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后,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了,我顺势引领学生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进入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细读体味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天人格化,或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采用了“声情并茂,以情助读”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A、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

1、原来是秋雨把秋天变得更美了。那么请看课文第一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什么?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钥匙”  ,板书钥匙

2、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自然段重点“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一抽象的比喻句,我问学生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秋雨特点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把秋雨的轻轻地不知不觉的特点读出来。接下来老师总结性过渡将学生引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B、接下来我是这样过渡的:在不知不觉中,秋雨这把钥匙悄悄的帮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那么让我们跟着秋雨走进秋天,看看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自然引入学习第二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秋天的雨有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颜料,然后问: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

这样让学生边读边画,养成学生“不动不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2、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反馈,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中的五个句子。

3、之后老师边课件出示边小结引入,是呀,在秋雨的滋润下,银杏树变黄了,枫树被染成了红色,田野一片金黄,果子绽开橙红的笑脸,各种颜色的菊花竞相开放。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学生很快能找到五彩缤纷这个词,老师板书:五彩缤纷这时老师追问: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以多种办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近义词等。

4、接下来,老师通过渲染性的导语:多么神奇的秋雨,它像一位魔术师,把秋天染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彩,你们喜欢这神奇的秋雨,迷人的秋天吗?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多读几遍,看看谁读得最美。这样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开始感情朗读。

5、下面就是交流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读的好会得到一份秋天的礼物。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部分去读句子,我试图通过学生的个性品读和个性朗读来带动全班同学的深入品读。在交流朗读的过程中随机出示学生所读的这句话,并用课件将课文中的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比如当学生读到“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时,我把银杏树叶的图片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原来,银杏树叶真的很像一把扇子,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仅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

另外,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把秋天的果实实物作为礼物送给课文读的美的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做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想去参与;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读写结合环节拓展素材。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问:谁喜欢来读银杏树这一句?学生汇报读。

老师问:(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呢?)学生在汇报中进一步体会这一重点句式---比喻句的语言美。老师借势小结: 作者通过想象把秋雨吹打下的银杏的叶子比作一把把可爱的小扇子,瞧这就是银杏叶,它真的像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秋雨的滋润下,全都变黄了,一片一片飘落下来,而且扇哪扇哪落下,好像都活了,你觉得美不美?让我们走进秋雨来到银杏树下再美美的读这句话。

学生再一次品读这一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

这一次学生的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然后让学生评价他读的好不好,在评价中进一步体会、想象这一比喻句。而且学生在评价时就会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来说,一下子就通过读与评将句子的轻柔美与动感美体现出来。接下来枫叶这一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读与评中体会完成。我是这样处理的:

1、文中还有哪句的写法和他一样?

2、说说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很慢?学生会说:因为枫叶落下来时飘得很慢。这是老师又小结:是呀,枫树的叶片慢慢往下落,怪不得他读的好,原来他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呀。(看屏幕)我们来学学他的样子,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话美美的读一读吧。

学生读。

在这里通过老师的评价小结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接着我还是用:你还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读、评中学习田野、果园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处理,抓住重点词“你挤我碰”和看到丰收景象高兴的情感基调来指导感情朗读。

在教学读菊花的句子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读完后,老师评价:你读得多美呀!就像美丽的花仙子,还在一个劲的向我们点头呢。

花仙子的颜色就书上写的这几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知道菊花仙子有哪些颜色?

让我们通过朗读也来做这些五颜六色的花仙子吧,比比看你们哪朵开得最漂亮。

在这里我主要是让学生走进文本,每个人都使这美丽世界中的一员,在学生评读各种色彩的美后,再次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五彩缤纷”的意思,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频频点头”的意思。这样在激活学生想象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同时也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

6整个第二自然段品读完之后,我设计让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语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在秋雨的滋润下,都变得分外美丽。下面我们试着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好吗?

7我在教学目标中设定有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下面就是内化运用语言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秋天的雨带来的颜色可不只书上这几种,你还知道他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课件)

这一环节我引导孩子们也学着课文的样子进行比喻句的仿说练习——“秋天的雨把__色给了____,____像____”,这一设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接轨了,因为有前面的实物做铺垫学生说的还是不错的。

 C、接下来通过老师的过渡语引出学习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除了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在小雨滴里还藏有好多好闻的气味藏着些什么气味呢?快到第三自然段里找找吧!

1、先指名读。(在这里老师是这样提出要求的:请你来读一读,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来闻一闻,看看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了。)

2、然后理解:“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这句话,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了呀?

(2) 想象拓展:假如你当时就在果树下,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

3、最后感情朗读。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秋天的气味,这一部分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鼻子闻一闻,说一说都闻到了哪些气味,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然后抓住“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来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秋天的丰收景象,从而激发情感进行朗读。

D第四自然段内容简单,我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读懂内容就可以了。这样的填空设计既让学生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文本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处理的:

1、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有好闻的气味,听,它还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在告诉大家什么?──冬天快要来了。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小动物和植物们听到了,它们在干什么?

2、填空,课件

E、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是个总结段,教学中我把它作为总结全文来处理。

1、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让学生说说原因,引读第五自然段)

2、然后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找出“看到”“闻到”“听到”的三个方面,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分——总”结构。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感情朗读全文: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喜欢秋雨给我们的礼物吗?那就让我们拿起课文,再来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吧!(朗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