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山小村过个浓郁年味的藏历年

标签:
旅游文化 |
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这是狂欢十五天,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盛大节日节日。大城市的过年气氛也还有,但已经不如乡下村子里的浓郁,各种独特的风俗也渐渐被简化。于是,和一帮朋友从拉萨驾车出发,一辆丰田4500和一辆瑞风商务,载着一行15人,奔向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的结巴村——一个雪山下的藏族村子。事实上,除了去藏族村子,藏历年西藏旅游,你还可以有很多选择,体验原居民的生活状态,转经筒、八廓街、老巷子、甜茶馆。总之,你面对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西藏。
线路一:布达拉宫—扎基寺—大昭寺—八廓街—哲蚌寺—色拉寺—巴松措
线路二:纳木措—巴松措—鲁朗林海—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巨柏园—米拉山
线路三:拉萨—羊卓雍湖—曲水—中尼公路—日喀则—珠穆朗玛峰—江孜—白居寺
三十到初一:
看春晚,喝“冠典”,请狗狗一起过年
2010年2月14日,我们在大年三十抵达结巴村,住在我们的藏族朋友索朗家开的家庭客栈里。一进门,我们就融入到他家的过年氛围中,索朗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藏语台的藏历新年联欢晚会,正有小品出场,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一句藏语也听不懂,但看着他们笑得可爱,也跟着笑作一团。索朗的妻子在灶台边忙乎,两个女儿坐在地板上干活家务活——像和面、烧水、打酥油茶等等都是女人来做。她们正在做一种类似猫耳朵的面食。大女儿拉姆是西藏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汉语不错,给我们解释说这个叫做“古突”,就是用青稞粉做的“面疙瘩”,煮的时候放上萝卜丝,是藏族新年一定要吃的年夜饭,我们每人尝了一点,味道很不错。
初二到初三:
换经幡,比射箭,青稞酒一醉方休拉姆告诉我们初二这天村子里很热闹,要我们一起跟着去看,原来每到藏历新年,村子里都要举行换经幡的仪式。经幡柱就矗立在巴松错湖边,我们跟着拉姆走过去的时候,远远看见由一棵高大的树干做成的经幡柱高耸入云,全村的青壮年男人几乎都在场了。经幡柱旁边就是村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大家在老者的带领下,先要围绕着煨桑炉煨桑,桑烟滚滚,大家一边念经一边洒上青稞酒、青稞粒、糌粑。煨桑之后,全村男子齐上阵,把数十米高的经幡柱缓缓放下,这个过程差不多经历了两个小时,因为经幡柱实在太高太重了。先要做两个巨大的支架,一队人负责用绳子拉,一队人负责用支架缓冲,统一指挥,步调一致,一米一米地把经幡柱倒。
初四到初五:
大家一起出去把湖转初四初五这两天,是结巴村人转湖的日子。藏族人转湖和转山的意义差不多,都是祈求神灵保佑。初五转湖的人最多,我们也跟着拉姆一家出发了。巴松错,又叫错高湖,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工布江达县内,在拉萨到林芝的路上。湖心有一座宁玛派的古庙,建于17世纪,既是旅游景点也是当地人朝拜的圣地。这里的人转巴松错,注重实质意义而不太在乎仪式感,巴松措面积很大,转湖一整圈的话,当天就回不来了,而且有靠近村子的那半圈已经修通了柏油路,车来车往,也失去了转湖的乐趣。西藏旅游,玩转西藏网
西藏各地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