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环线自驾:邂逅大美天险

标签:
桑顶寺环线天险雪杉普玛羊卓雍错旅游 |
分类: 玩转西藏 |
七县西环: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浪卡子县→洛扎县→措美县→琼结县→乃东县
西环起点:真正的西环线起点在S101公路和拉亚(拉萨至亚东)公路在曲水大桥南岸相接处。
岗巴拉山三百旋,羊卓雍错碧如蓝
◆岗巴拉山口→羊卓雍错→浪卡子镇→桑顶寺→打隆镇→拉鄂博山口→普玛雍错
遗忘的角落:桑顶寺后的山岗是观赏羊卓雍错的最佳地点,但常常被人忽视。
公路在岗巴拉山北侧巨大山体上盘旋,直上云霄。山脚下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雅鲁藏布离视线渐行渐远。江对岸的冈底斯山脉云雾缠绕,朦胧而神秘。当看到玛尼堆旁在风中翻飞的五彩经幡时,已经到达了岗巴拉山口(海拨4750米)。
在西藏,湖泊犹如神灵的眼睛,点缀在广袤的高原上,与草场如同生死相依的情人,世代相守。走西环线,少不了一睹羊卓雍错、普莫雍错和哲古错的风采。
站在岗巴拉口俯瞰羊卓雍错,依偎在群山间碧玉般的湖面,附着神秘的传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百般妩媚。微风吹皱湖面,波光粼粼,白色的羊群在如茵草地上缓缓蠕动,路边金黄的油菜花,不时送来阵阵清香。
下得山口,公路沿着湖边蜿蜒而行。当看到浪卡子县城的时候,桑顶寺的影子也就落入了你的视线。离开公路,穿过羊卓雍错中间宽阔的草甸,一座小桥连接羊卓雍错的两端,湖水在桥下相通。桥头有一座小山陡立在眼前。在难得见到树木的羊卓雍错,这座附有灵气和神秘传说的小山长满茂盛柏树。不远处的山嘴上,坐落着有300多年历史的噶举派寺庙桑顶寺。
透过山脊上猎猎舞动的经幡和圣洁的白塔,无垠的草场袒露在眼前。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还有奔腾的骏马是草场上流动的精灵,被白云纠缠的远山和碧绿的湖水是美丽的背景。微风吹过,衣袂轻动。湖面旷野上,游荡着孤独的灵魂,旁若无人地与我擦肩而过,消失在如泣如歌的风中。置身于蓝天白云下,感觉像在飞。几有不知身在何处,心归何处?
出浪卡子县城不远后,公路开始分岔。拉亚公路一直向西,翻越卡惹拉雪山,进入江孜,再一直南下到达亚东,与锡金相连。西环线则在此沿羊卓雍错西岸一路南行,进入洛扎边境。
盛夏,浪卡子镇到打隆镇的公路两侧河网密布,这些源于雪山的溪流齐汇羊湖。高原裸鲤逆水而上,回游其中。在溪流中抓鱼是单调旅途的乐趣。裸鲤修长而溜滑,最好的捕捉办法是,在水边草丛深处,慢慢探摸,发现目标后果断地将其揿入泥沙中。一番折腾之后,总能享受到“非鱼而渔”之乐。
从小镇打隆开始,公路离开了羊卓雍错。它拉鄂博山口(海拔5338米),常有风裹着云层,雨雪不期而至,山下的普玛雍错在雨雾中显得迷迷蒙蒙。公路沿湖东岸南行,时值雨季的湖水已高涨,从东南角流出的加觉藏布出水口,出现大面积漫滩,道路淹没在水中,不辨深浅。司机经过反复查看对比,终下决心,一踩油门,冒险从水中冲了过去。加觉藏布虽无甚名声,却是连接羊卓雍错和普玛雍错两座著名湖泊的唯一河流,两湖相连的情形却是少见。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普玛雍错→洛扎(蒙达村)→扎日乡→洛扎镇→仲村→色乡→生格乡
遗忘的角落:一个安静得的中不边境小镇色乡,色曲从小镇边缘的山脚流过,河滩上有几眼温泉……
盛夏,喜马拉雅山南侧峡谷中平均海拔3872米的洛扎县境内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油绿的青稞田间杂期间,小小的蒙达村就静静坐落黄绿渲染的色彩中。这是离开普玛雍错几个小时后,第一次看到有人烟的地方。
路过扎日乡时,看到东面公路边的陡峭石壁上,有上下两个洞。当地人认为,将石头投向石洞,如击中上洞,则会生儿子,下洞则会生女儿。
洛扎县,南面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达200多公里,占山南地区边境线长度的三分之一。县城洛扎镇小而狭隘,只有一条百多米长的街道,一眼就能望穿。唯一吸引人的是县城旁悬崖上古时流放囚犯的洛扎杜瓦宗遗址。另外洛扎粉丝厂的洛扎粉丝原料是当地产的豌豆,久煮不糊,口感很好,在山南甚至西藏都有名。但厂子规模小且破落,更像一个手工作坊。
从洛扎县城出来,一路沿河谷而下,公路逐渐变得破碎而颠簸。傍河的公路两边壁立千仞,仅见一线天空,不时可见滚石和滑坡。大部分路段都嵌入崖壁,再加上路基长期受河水冲刷,许多地段,汽车都是擦崖而过。
在洛扎河流的一处转弯,远远望见山上云雾罩顶的仲村。周围同样有金黄的菜花和翠绿的青稞,但村下是荒芜的巨陡山体,那村庄仿佛是挂在天上。翻越仲村之后,公路从山口开始几乎是垂直“之”字形下跌落到河谷底端,又回到原来的公路上。
在色曲与洛扎雄曲的交汇点,沿色曲边起伏不大但全是砂石的道路而上,前面是一个安静得有些被人遗忘的中不边境小镇色乡。色曲在镇子边缘的山脚流过,河滩上有几眼温泉。两山之间坡地中央的乡政府右旁是一间农业银行,左边是一个小小的边贸市场,对面是边防连队驻地。村民房舍散落在周围。镇子东侧是700多年前米拉热巴大师所建的噶玛噶举派寺院色卡尔古陀寺。
色卡尔古陀主体现存7层,石墙到顶,四面开窗,上覆金顶,状如古碉,与著名的雍布拉康相似。内有楼梯上下相通,十分陡立。顶层有尺许屋檐,有胆大者绕檐一周,据说可以添福,但胆怯者最好别试。不过,透过窗户,听着古寺的种种传说,享受从河谷吹来的阵阵清风,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享受。
从色乡出来,回到三岔路口,过小桥,公路又向山口上爬,路况比仲村段更为险峻。山高峡深,洛扎雄曲隐没在幽谷,不见溪流,只见峡谷。峡谷对岸仲村公路的“之”字形线条伸手可及,而脚下的路就是它的翻版。路基沙化严重,塌陷不断。路面狭窄,仅容一车。
穿过坠入云端的山口,山上开始有了树木和泛绿的青稞田。生格乡就窝在山坳中。此处已经非常贴近边境了,需要接受边检。从生格乡出来不久,公路又开始向谷底延伸。下到谷底,过小桥,又开始上山。一路上这样的上山和下山不断重复着,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而且不知道何时会结束,虽有青山做伴,满目苍翠,但这真是一种精神折磨。
破旧行囊越轻,飘荡而疲惫的心越沉
◆生格乡→拉康镇→当巴村→措美镇→哲古湖
遗忘的角落:拉康镇后山一座突出的山脊上云遮雾罩的克久寺。
又从山口下来,再过桥上山。从山脚望去,掩隐在半山的丛林中的拉康镇是西环线的重要中间站。这里海拔较低,雨量充沛,森林茂盛,氧气充分。雨季时,每天早上都会下雨。在西藏,有人烟的地方就会有寺庙,哪怕是在这边境小镇。镇子后山顶一座突出的山脊上有座克久寺,山道十分泥泞,山顶上云遮雾罩,冷风凄凄,几株高大的喜马拉雅雪杉矗立在寺前的小道上。寺后突出的山嘴是欣赏四周风景的绝佳去处。山脚下是三条峡谷交会地方。山峦群集,深不可测,只见团团云雾从山谷深处涌起。隔一座山,就分出一种季候和风景。东山上,雪杉挺拔,松涛阵阵,状如兵阵,十分壮观。而对面山坡上,层层梯地,菜花金黄。村庄镶嵌在绿林和如梦如幻的薄雾中,隐隐绰绰。时近黄昏,山风猎猎,踞高俯瞰,看云走雾涌,顿生“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受。
离开拉康镇路况一如前路,不同的是在半山间穿梭。道路狭窄,仅容一车。每次会车,都惊险无比。沿途少见人烟,不时可见被废弃的古碉。
从洛扎县与措美县交界的当巴村出发,近7个多小时后,到达4200多米的措美县城。县城背后海拔5000多米,如圆锥般的山顶有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宁玛派寺庙——毛吾角寺。寺中活佛为世袭,现任活佛是丹增嘉措,是前任活佛的长孙。
离开了措美县,爬上一个山口后,又重新回到高原腹地。这里辽阔宽广,起伏平缓,云天低垂。美丽的哲古湖如蓝宝石般镶嵌在绿色的草场中央,黄褐色的哲古小镇坐落在湖边。
走了那么远的路,一路上那么多过眼云烟的点滴,就这样如沙般堆积。漫漫西环线上,只觉得破旧的行囊越来越轻,那颗飘荡而疲惫的心却越来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