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萨嘎往仲巴奔去,一路风尘。由于修路,到处是不成样的便道,地图上标注的里程此刻一点参考价值也没有,我们只能等,等待仲巴的突然到来。
晚上9点过后,天色渐渐暗沉下去。星夜兼程,寂寞的219国道更看不到尽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和我们一样在赶往仲巴的路上。
凌晨1点,就在我们都疲惫不堪几近绝望的时候,一片灯火唤醒了我们。虽然已过午夜,这里似乎却依然热闹。川菜馆小老板坐在门口,招呼着过往的人们。
就在我们四处张望旅店的时候,一家停满了汽车的旅店吸引了我们。2楼过道旁,三三两两的房客正在洗漱,一扇扇紧闭或半掩的房门内,传来阵阵鼾声或是旅人们尚不知疲惫的笑谈声。藏族服务员带着我们看房间,顺便给还没入睡的房客送热水,和熟悉的客人打招呼,院坝里,不断还有汽车开来歇脚,他们又忙着下楼去招呼新到的客人。听说,这里几乎天天如此,夜夜照旧,忙忙碌碌迎来送往。
就是这家名为“YAK”的motel构成了我们对仲巴最初的乃至全部的记忆。而这里汉语说得最好的藏族女孩卓嘎却告诉我们,这里还不是仲巴。因为严重沙化,仲巴早已迁往新址,这里是老仲巴,新仲巴距此还有23公里。
浑浑沌沌困了3个小时,清晨时分被汽车声叫醒。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这里的一切,又要踏上新一天的征程。我们约定,回来的时候我们还会来到这里。

10天之后,我们如约而至。这次是晚上8点,“YAK”一如既往的忙碌。藏族女孩卓嘎还记得我们,在给我们安排了一间可以烧水的屋子后,又去煮酥油茶去了。隔壁住着一大屋子印度人,征得同意后,我们进去为他们拍照。铺着七八张床的屋子里挤了10个人,行李堆满了一地,火旁还烤着香气扑鼻的饼,他们都是赶来朝拜神山冈仁波齐的。
不断听到有车开进来,有人入住。也听到卓嘎跟“回头客”热情地打招呼。第一次进出阿里的人都喜欢到这里,对于他们来说,“YAK”给人的感觉不像旅店,更像家。而多次进出阿里的人也喜欢到这里,对他们来说,“YAK”记录着所有关于老仲巴的记忆和他们对仲巴的回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