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不能承受之美

(2009-11-23 09:40:17)
标签:

人骨

教堂

吊灯

头骨

圣土

捷克

旅游

分类: 藏地密码

生命不能承受之美——捷克Kutná Hora人骨教堂

 

生命不能承受之美

    居住在捷克的3个月,是我游学欧洲一年中,惊喜最多的一段时光。

    一座震惊世界的教堂就坐落在Kutná Hora小镇上,带着不可抑制的期待,我和我的台湾朋友对这座阴森惊悚的人骨教堂来了一次“深入考察”。

    我们从布拉格乘火车一路向东,不到1小时,标着Kutná Hora的站牌就出现在眼前了。这个小镇起初并不是闻名于人骨教堂,而是它富有的银矿。这笔财富让它自12世纪起慢慢成长繁荣,到13、14世纪一跃成为与布拉格并驾齐驱的波西米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随着银矿的采尽和灾难与战争的洗涤,眼前的小镇,除了偶尔遇见几个极为悠闲的当地居民和为数不多的旅行者,安静得像一座世外桃源,尽是一片繁华褪去,安宁清净的景象。

    从火车站出来,我们一边说笑一边步行,20分钟后,人骨教堂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尖顶,上面装饰着令人过目难忘的对称黑色骷髅形状。虽然是阳光明媚的正午,但当你慢慢走近,真的会不自禁地感受到一股压迫感很强的气息。那整座教堂低调而庄严的气场,令我们回忆起有关它的传说,兴奋之中不免产生了些许敬畏。

    比起米兰大教堂,慕尼黑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安特卫普大教堂等等,这座知名度不在其下,已被纳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名录的教堂就显得太过不起眼了。教堂非常小,面前也并没有宽敞的大广场,朴素的一道铁门后,就是半沉入地下的教堂大门了。从铁门进入教堂这不过十几米的路程,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内部由原来黑黑的一片模糊到出现清晰的密密麻麻的骷髅,让人不自觉地呼吸都变浅。一踏入教堂,工作人员就会在询问之后,递上一份用你母语印制的教堂文字介绍。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我已经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无处不在的极特别的骷髅装饰,无暇顾及什么死板的文字介绍了。

    在步下阶梯之前,我们发现教堂二层阁楼窗户和一层拱门之间的墙壁上,有许多用头骨和其他部位骸骨做成的门楣、花毯和悬挂吊饰。其中就有用人骨拼成的“JHS”,意为Jesus Hominum Salcator(耶稣-人类的救世主)。走下阶梯,左右两边各有一座被铁栅栏隔开的封闭的区域,仔细一看,竟是千万人骨堆砌起来的巨大的类似灶的墓冢。在“灶”的中部,有小小的中空的通道,看不清到底有多深,只能借助内部透出的昏黄色的光亮,辨清映出的是无数尸骨,据说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这样人骨墓冢在教堂内共有6座,两两相对,着实是能让人感到阴森凄惨。

    阶梯的正前方,迎面而来是一盏无比惊艳的“人骨吊灯”,整盏吊灯完全用人骨串成,头骨与下颌骨为主要支柱,脊椎骨构成8只灯架的主架,腿骨紧密排列成灯架挂饰,8只灯架的前端,是用盆骨拼成的像花托一样的托盘,各自托起一颗顶上设有蜡台的骷髅头,造型独特,摄人心魄。身处吊灯之下,抬头细看,竟发现吊灯所挂的穹顶上,还有近百只头骨与腿骨拼成的串串帷幔,衬托着中心的“人骨吊灯”,像是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盛装舞会似的。帷幔上的每只头骨都是往下,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顶上那只托腮俯瞰巴黎的怪兽,它们也默然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对他们的仰望,叹息着两个多世纪的无常。

    此时我们身处吊灯下方,站在4只人骨塔形烛台的中央。这4只烛台完全一样,有一人多高,分别由3道人骨组成,每道的造型都是一颗接一颗的头骨口中咬着一条腿骨。这其实是意大利裔捷克设计师Santini的杰作,他于18世纪重建被毁于战争中的教堂,并做了许多修整工作,这烛台就混入了他带来的巴洛克风格。

    在屏息凝神地细细品赏之后,竟恍惚觉得包括“人骨吊灯”,帷幔以及烛台的整座中心建筑周围像是飘附着无数逝者的灵魂,诡异的气氛下,更显华丽,让人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感叹设计者的天才创意。

    我慢慢行走在教堂中,不愿放弃感受它的每个角落,才发现与我同行的Karen久久站在一面人骨装饰前不愿移步。那是一个提琴状的大型人骨徽章,可能是这教堂中使用人骨种类最多的一样饰物,于是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这徽章其实属于Schwarzenberg家族,在徽章的右下部,有人骨拼成的一只乌鸦啄这骷髅眼睛的设计,很是特别,其实就代表着该家族在1597年的一场战争中对土耳其人的胜利。

    “累积这么多的遗骨,全拜圣土所赐。”

    据说13世纪的Sedlec地区修道院长亨利,奉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之命,前往圣地耶路撒冷朝圣,返回时带回一把圣土,就撒在人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从此这座教堂成为当地人心中的圣地,教徒们相信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在这样的信念感召下整个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最佳福地,Seldec因而远近驰名。后来由于黑死病和胡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埋入此地的尸骨越来越多,墓园规模飞快地扩大。一百多年间,这块3500平方米的土地上,竟出现了3万多个坟墓。15世纪间,教堂逐渐衰落,尸骨露出地面。修道院计划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这些遗骨,于是将挖掘整理尸骨这项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交由一位半盲的僧侣来执行,这项浩繁的工程持续了近百年。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1870年间,一位受雇于Schwa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师傅Rint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其中就包括那令Karen驻足许久的Schwarzenberg的家徽。

    我们走出教堂的那一刹那,阳光又重新洒在身上,有恍若隔世的错觉。我们继续参观了教堂四周的墓地,座座墓碑都修葺精美,摆有祭品和鲜花,像是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想要诉说,令我的心也被触动,感叹着存在的美好。去到那里,会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跟感动。在那里,你会发现自己异常勇敢,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思考生命,尊敬历史和轮回,感悟和震撼于这一切之中无上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