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为传统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大多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同时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它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模式的设计焦点在教学上。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
二、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目前,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为核心,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它主要是以问题为核心来驱动学习,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要求设计能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优点: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学生占主导地位,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缺点: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即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同时也忽视了教学结构的设计。
三、 “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何可抗教授提出的,这种模式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它兼取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它涵盖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只是这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状况灵活地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利用其公共部分和相互跳转特性实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
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四、 混合式教学模式
现在又提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部分书中介绍混合式教学是指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学活动分解为不同的模块,为每一个模块制定教学目标,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在连续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指导、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我收集的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混合教学模式的一个对比分析,供大家参考:
教学指标
|
传统教学模式
|
混合式教学模式
|
教学内容
|
面授为主,内容封闭
|
综合性教学,内容开放
|
知识特点
|
学习组织好的信息
|
强调发现和创新学习
|
学习起点
|
以事实为学习起点
|
以问题为学习起点
|
教学方式
|
说教式为主
|
交互式学习
|
课堂活动
|
教师授课为主,教师是专家,学员往往被动学习
|
以自己探索为主,学员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助手
|
师生角色
|
师生角色是相对固定的
|
师生在学习互动中经常发生角色的互换
|
学习组织
|
课堂授课,个人学习为主
|
交互、合作学习成为重要形式
|
教学评价
|
强调学习结果,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
|
重视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