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张小砚理想主义志愿者 |
分类: 山寨 |
《山寨》自序——
虽然需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赈灾,但并不是真的叫大家都涌到灾区去,但一些认真的家伙真的去了。震后一个月,入川志愿者就超过三百万人次,在灾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了无数非政府组织。
这让官方很揪心,借媒体呼吁:“请广大志愿者不要盲目进入灾区,不要给灾区添乱!”
“哦?喊我们来,我们来了,你们又说请不要给灾区添乱?开什么玩笑?大家都很忙的好不好?!” 地震第二天四川省团委就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面向社会不间断播出志愿者招募公告, 导致全国大量志愿者迅速向四川汇集。为了赈灾,有人失业了,有人失恋了,有人跟家里闹翻了……才打了个照面就叫我们回去?坚决不得行!作为一群无所事事的热血青年,没有困难我们制造困难也要帮,何况真有困难,那根本不可能拒绝得了我们!即使各地政府以拦截流寇的阵势,在各个路口设置关卡围追堵截,但大家依然奋不顾身,以深入敌后的非凡勇气冲进重灾区。
希望之窗这个草根组织正是在那时应势而生,扯票人马彪呼呼冲进灾区,坐地起寨,占山赈灾。
这群好汉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也相当大,从“50后”到“90 后”:有大学生,有老师,有螺丝厂厂长,有文艺嗖嗖的诗人,有汽修厂师傅,有理发师,有无业游民,有刑满释放人员,有研究航空科技的工程师,有江湖神医的传人,有网瘾成癖的杀马特少年,有大龄失婚妇女,有在斗争中失败的小三儿,有拳击冠军,有摇滚青年,有现役军人,有犯罪心理学专家冒充的心理保健师,有小摊小贩,有农民有工人,还有若干不知道干啥地同志也一头扎了进来。这些人平时散落人间,分布街头巷尾,就像你上班途中看到的各位街坊一样,各自为生活努力着,有时唯唯诺诺,有时小奸小坏,不那么可爱但活得相当实在。因为汶川地震,这些五花八门的家伙凑到了一起。当这么多不同阶层背景,不同性格经历的人,会集在汶川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里,相互冲突影响,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简直是另一场灾难,引发许多故事和事故,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和经验。每一个加入的人,都暂时建立起与环境,与其他志愿者,与孩子们,与当地老乡,与政府,与其他组织,包括与另一个自我的崭新关系,我们在混乱中力图重建秩序,渴望大干一票,于是,疯狂的演出开始了……
我们说:要有学校,于是嗖嗖地建起了七所帐篷学校和一所幼儿园,跟开连锁店一样,分布在灾区各乡各村,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架构,行动纲领,甚至教育理念。上午学文化,下午练武功,深得孩子们欢心。
我们说:要有水,于是设计水利施工图,准备开工挖水渠,引水下山。嗯,这事没干成,水源被上游的乡村控制住了,打不过他们,遂不了了之。
我们说:要有文化,得整点书看,免得地种不了,村民无所事事总想干仗。于是发动各地募集图书,组织志愿者背图书下乡,修建乡村图书室。不过,很多书都失踪,成了老乡的擦屁股纸,简直没法向捐赠者交代。
我们说:夏天是适合放电影的季节,于是组织流动电影队在灾区巡回放映露天电影,将好莱坞最新大片及时普及到了灾区。
我们说:天天钻玉米地不是个事啊,于是扯票人马成立基建队,建造了安置点最拉风、最酷的厕所,抗震八级,至今仍在使用中。
我们说:美化人民生活从头开始,于是北京美容美发师big-river 来了,为老乡们剪出各种时尚发型,为灾区形象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老乡说:如果能卖出点甜椒,就能挽回些损失。于是我们成立甜椒调研小组,联络外地的蔬菜供应公司,还从志愿者当中选举“甜椒小公主”形象代言人一枚。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我们也干过其他的。打过架偷过吃的谈过恋爱发过酒疯,闹过内讧,镇压过叛徒,也因为事件处理失当,引起当地政府与老乡之间的激烈谈心事件,差点,我们就在斗争中牺牲了。有组织、无纪律是草根组织无可回避的特点,整个赈灾过程就像一辆疯狂行驶的列车,随时都会失控。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善与恶,信任与犹疑,自私与崇高,各种冲突、怀疑,背叛,坚持,都显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缓冲余地。作为当时汶川最大的非政府组织CEO,我时常在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和狂躁症之间徘徊,随时会一脚踏空。希望之窗这个草根组织就像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外面风浪不止,船上的人还不齐心,有人要往这边走,有人要往那边走,还有人企图抠点船板下来另组条船。就像大部分草根组织经历的狗血事件一样,希望之窗也一样不落地经历了。有些不听话的水手,也心狠手辣地将他们推下去了。虽然,漏洞百出,好歹也登岸了。
想想那些混乱荒诞的过程,简直,不知从哪里开始吃惊。挨过饿,也遭过驱逐,有过很多争执,也有很多遗憾,有艰难也有快乐,结下了兄弟情谊,也有爱情之花怒放,有时感动到内牛满面,有时惊吓至屁滚尿流,尤其面对生死之时,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志愿者未必就会崇高坚强不怕死,惊吓过度逃走也是有的,毕竟,我们不是成龙,有一百条命可以玩。这里没有英雄,只是一群小人物于大事件中的挣扎和努力。汶川大地震让我们领教了生活是何等的酷烈无情,同时又得知它也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温存和美好。
当年曾要求每个参与的志愿者做工作记录,赈灾结束后交给我。鼓励大家珍惜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经历,务必记录下每天的工作和心境,尽量翔实,也方便给后来的赈灾志愿者留下一些参考经验。
感谢每一位参与希望之窗工作的朋友,如今我来践行诺言,整理这些工作记录,写下这段青春岁月,作为一份共同的礼物,献给中国的理想主义者,当然,也是献给我们自己的。
特殊时期的一段乌托邦岁月,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些人和事,依然在这里!正因爱是无形之物,一旦付出,便永不磨灭。
——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