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从三年前开始的酿酒说明书2

标签:
杂谈 |
其二:【种稻酿酒】
在我乡里,有上千年的酿酒传统, 家里生儿生女,也会在满月开始酿些酒存着,或叫女儿红,或叫状元红。升官发财也会酿酒,宴请乡里。年成好,多收了三五斗,也会拿出些米粮来酿坛酒,曰丰收酒。出书么,我觉得也值得高兴一下,所以也酿了一批酒。
不过,本乡酿酒最为出名的却是一个并未酿成酒的,是晋朝一文化人,叫陶渊明,他门前种有五棵柳树,所以人们又称他五柳先生。陶渊明曾在本县任县委书记。据彭泽县志记载:陶潜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一季熟在115天左右,他只待了83天,就为五斗米和不弯腰的矛盾,弃田而去。
如今我闲居乡里,决定继续耕种这块田,将陶书记未尽之志完成。
糯稻:米乃酒之母
籼米、红薯、高粱⋯⋯五谷杂粮其实都可酿酒,只是口味不同。咨询过各位酿酒师傅,最后选择糯稻来酿酒。糯米酿酒在江浙一代比较常见,叫甜酒酿。但我乡里古法酿造能用糯米酿出高度白酒,这种米酒 入口香醇,口感糯软,后劲绵长,回味有谷物的清芬之香。
耕作全部采用传统手作种田方式,摈除机械化耕作,从头年田里起板开始做田,到收割有几十道手工工序。(起板:寒冬时节将田泥翻过来,藏在土里冬眠的虫子会被冻死,头年种植过一轮已经板结的田泥也会被严寒冻散,好做第二年的育秧苗床)为此特地寻访两位种田的老把式来做农事指导。虽然我也是农村人,但在城里混了些年头,养懒了坯子做不得重活了。故而又请村里两个劳力来帮工,和他们同耕同种,尽管有帮手,也着实累掉几层皮,种地可比走墨脱可辛苦多了。 原是种中稻,五月第一次育秧,遇大旱,田地干裂得大力金刚指都插不下秧苗。六月再来一次种晚稻,又遇洪涝,淹成一片泽国,秧苗在水中央,像畜生不如先生的发丝,稀疏飘摇。水退后又补秧棵。全程精耕,手工细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除虫这一阶段是唯一采取了高科技手段的,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因为周边田里都使用农药,倘若我不采取措施,我这块田就会成为虫窝。据本县农业界权威人士,农业局局长吴礼明大叔介绍说,这是我县首次采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法灭虫,原理是该灭虫灯会发出一种超低声波干扰虫子,虫子听到后会耳晕目眩口吐白沫并且丧失性能力。嘿嘿,后面那句是我臆想的。这块地是托吴大叔帮我找的,他相当于本县的土地佬儿,对每个地方的土壤状况了如指掌。这块地是本县最好的土地,对此我深信不疑!糯稻的种子也是他推荐的,精挑细选出六斤颗粒饱满性情旺盛的糯稻种子,繁殖力超强。
泉:水为酒之血
曾一度发痴,想将自己种的米拉到茅台镇去找水酿酒。据说那里的气候海拔和泉脉是最能出好酒的天然氛围。但经过反复思量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为什么呢?想起以前住在杭州的虎跑,每天看到许多人来打泉水回家沏茶,他们说,龙井茶用虎跑泉水沏茶最相得益彰的,因为同出一地水脉,其韵味是相承的。如此,既然是本乡土作物,还是用本地的泉来酿造吧,酿酒人,自然也是原乡本土的更地道。
秋天,稻子快要熟的时候,开始上山寻找泉水。关于泉水的传说众说纷纭,各个山头的原住民都说自己那块山头的泉水最最好。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精神, 翻山越岭找泉水的源头取样, 喝遍了各个山大王推荐的泉水。听了许多怪力乱神的泉之传说,喝了许多泉水,但是,坦白说,光凭口感,我实在判断不出来哪处泉最好。他们又说煮水的时候,水面无有一丝“冰”才是最好。“冰”是本地的说法,可能是指水碱之类的东西,酿酒的泉矿物质不能过多。我又再次背炭炉铁壶上山就地取样煮水,发现这个标准也不是唯一,大部分山泉都没有“冰”,如果按这个标准来选泉的话,难以下水。而稻子已经要熟了,我只好选了处名字好听的泉水,该泉名曰:幸福泉。而这泉水所处的地名很积极向上,叫乐观乡,乐观乡的幸福泉,两厢一对应,就决定在此处酿酒。也许此处并非本县最好的山泉,但确实是最适合酿我这酒的泉。
离幸福泉最近的村庄叫椿树村,村里有许多巨大的香椿树。我们在椿树村安营扎寨,就地起灶, 请乡里专打酿酒灶的李师傅来砌灶,准备酿酒。 那边连着几个响晴天晒稻,晒到九分就去送去榨米,稻太干米易碎,太潮榨不干净。米粗榨即可, 去壳保留粗米,这种米营养价值最高,太净则丧失营养。如此,凡事都不可过,过犹不及就是这回事吧。
酿酒师:酿酒师是酒之魂
酿酒这件事情,本身其流程并不复杂,但出酒好坏,全在酿酒师傅的经验,对气温,湿度的敏感,蒸米,上水,柴灶、火候之间微妙的尺度把握。本乡酿酒师傅众多,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酿酒癖好,密不传人。 酿酒师傅脾气不同,酒的味道也各各不相同,例如先前村里推荐的刘师傅,此人性格随意,出酒时好时不好。酒酿坏了,他就说是主人家家运不好,酿出来的酒是酸的,若酒好,他倒也不居功,只说是主人家祖显灵保佑。总之,他个人绝不对出酒品质做任何保证。
寻找酿酒师傅的那一个月,喝了无数本地土酒,晕得云山雾罩神志不清。最后请双龙村的晏庆林师傅来酿酒,是不是他酿的酒最好呢?抱歉,我已然醉得无法给出理性的判断了,只好从感性上认可了他的家传的酿酒手法。因为晏师傅不仅会酿酒,又会喝酒,且酒品非常高,喝酒时能吹牛打屁讲故事,还能分析时事政治,近对本乡选举民主,远对美国打伊拉克都能提出一番独到见解,实在是酿酒师傅当中的一朵奇葩。
百花曲:曲为酒之骨
只有最好的曲才能酿出最好的酒,晏师傅作为一个酒狂,不屑于买工业化制作的酒曲。酿造此酒所用的百花曲是晏师傅亲手所制,原料一百五十七种草本植物,涵百花之香清,属于大曲。晏师傅说他家传手制的百花曲发酵最能催出酒的性情。 科学的说法应该叫:含有多种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益生菌。这个说法我研究过的,在酿酒之前,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过中国各种流派白酒的制作工艺。
酒,也是有性子的,用什么曲催情,其况味决然不同。有的酒性暴戾,蒙古有种酒叫闷倒驴,就属于这种性子狂暴之酒,驴喝了都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有的酒性子绵,如化骨绵掌,余醺三月不绝,江湖上有一种叫醉生梦死的酒就是这种致幻类型。我的百花曲原浆酒应该属于侠骨柔情范儿的,如何侠骨柔情我就不形容了,喝了才知道。
晏师傅的百花曲,采四季百花,在春天在桃花盛开的一旬左右时间制作,以桃花为引子,保证酒体香似幽兰,芬芳不散,口感绵柔丰厚。。。诶,越写越像广告了,但话说回来,以我对事情的完美细致近乎偏执的纠结之心,对这批酒的感情不亚于对花生,简直,就是我的孩子嘛,比走吧那本书都要情深意长!这酒,难道不算我的作品吗?
栗柴:柴为酒之魄
乡里酿酒谣唱: 除了郎舅无好亲,除了栗柴无好火。酿酒的柴火极其讲究, 根据偏执狂一样的酿酒师傅晏庆林先生的指示,樟树不能酿酒,黄lia 树也不可,这类树木烧起来气味很重,对酒的味道有影响。于是,翻山越岭去深山里买栗柴,这种柴极少,晏师傅又要求必须买隔年的柴,不能买新柴,新柴没干透,烧起来有水汽,会影响酒的味道。贼鸟人,简直是在恐吓我们,如此折腾,购得栗树柴两车,昂贵得像买家具!心如刀绞!
酒越近上灶,晏师傅越显神经质, 每每我们说笑声音稍响,晏师傅就严厉喝止:嘘!小声点,别把酒吵醒了!
想想,隔壁屋子里一缸缸酒正在睡觉呢,这感觉,太神奇了!瞬间就被一种神秘的气氛给笼罩住了,仿佛屋里有鬼。而酒要出锅的时候,晏师傅的神经质已然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看到酒坊地上哪怕一张纸,一丝茅草,他都令我们立即打扫干净,难道,这也影响酒的味道?我们很想找个由头打他一顿,但这也许真的会影响了酒的味道!只好暗暗怀恨在心,准备等酒熟了以后再教训他。但出新酒的时候我们莫名其妙又和好了,那天大家都喝醉了,全然忘记这回事。出新酒的那天,乡里人都知道,纷纷拎鱼捉鸡来庆贺,还有买鞭炮来放的,搞得好像我家生孩子一样。酒坊前摆了一桌又一桌的流水席,喝醉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大家都说这是这辈子喝到的最好的酒。于是,在一片虚荣心的满足下,我们纷纷原谅了晏师傅。晏师傅酿了一辈子的酒,从未酿坏过一缸酒,坏人家一斤米,这种口碑村村相传,不仅仅是荣耀,也是巨大的精神压力。我终于理解了晏师傅的种种神经质。
出新酒时,蒸笼插上细竹竿,滚烫的新酒从竹竿里滴出来,点滴点滴,渐成一股细细的流注,流入酒坛,此时的酒香最为浓郁,整个村庄都能闻到一种奇异的酒香。
喝酒的人很多,喝一辈子酒的人也很多,但极少有机缘能喝到刚出锅的新酒。这种味道非常特别,和我以前喝过的所有酒都不一样。一杯酒,就有绵长的醺然之意,能从下午持续到晚上。但新酒不宜多喝,喝多了牙齿会变黑。
滚烫的新酒能喝到夏天稻浪生花的芬芳之香,酒浆浓郁甘甜,像稻籽灌浆时的味道,冷却后即消失。如果在七月时分,每天上午八、九点,或傍晚五、六点钟走在稻田间,就能闻到这种味道,是稻在授粉,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那种芳香欲醉的蓬勃之气,让人相信,稻子也是有情欲的生物呢。
新酒酒浆浓如米汤,即使隆冬时节,历经三天三夜都还滚烫,酒缸里汩汩冒泡翻滚沸腾如趵突泉。晏师傅说酒依然在发酵,封坛一年后再打开,酒就碧清碧清。
产地:彭泽县,乐观乡。
酿酒大师傅:晏庆林, 乐观乡人氏,55岁, 本乡古法酿酒传人, 酿酒偏执狂,性格非常非常神经,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难沟通的一个家伙。
酿酒二师傅:张小砚、张小寅。前者你们已经认识,后者你们将会认识,此处略过。
酿酒三师傅: 胡书记,椿树村前书记,现乐观养鸡场场长,以一手胡氏秘制猪大肠闻名乡里,辐射彭泽县。每日必来酒坊报道,喝酒吹牛,曰:震慑周围,以防坏分子破坏酿酒大业;吴立强,主要劳动力,担水劈材,我们汶川时的志愿者,学的是新闻摄影专业,在我们酒坊酿酒毕业后去了青岛日报社工作;林不隐,烧火工兼洗碗工,浙大法学系的姑娘。昵称:神秘的大饼。她于某日傍晚忽然出现在酒坊门口求收留,不知何所来,终日不言不语,不悲不喜,凡有所问,曰:不知道。有所询,曰:都可以。酿酒结束后又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十一月二十五日开新灶酿酒,十二月二十五日酒熟。自此,已忙活了一年,第一批出酒浆360斤。由于气温的缘故,不能再酿,约了晏师傅来年温度适宜之时再开灶,剩余稻谷约能出酒一千斤。
十二月二十七日封坛。封坛采用我乡里土法,将黄土碾成齑粉,糯米煮成浆和黄土和在一起搅拌,像捣糍粑一样捣上两个钟头,直到捞起黄泥团在手上能任意成形不散。再用米浆浆过的细布数层封住坛口,外面一层一层裹上糯米黄泥密封。此后每隔三天再加糊一层糯米黄泥,直至酒窖中闻不到一丝酒气。
封坛至今尚未开过。 酒们,在睡觉,没有大事不宜打扰,以免惊醒酒之梦。
【 不造水多防味薄,曲从百花得香清,世味总无如此味,深知此味即渊明。】
从一颗稻种开始的酿酒记录:三月做田/四月选种/五月育秧/六月耘禾/七月抽穗/八月灌浆/九月收成/十月汲泉/十一月酿酒/十二月酒熟。【视频:张小砚--以梦为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