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原理)与近代科学 宇宙的基本规律
(2016-11-11 08:45:05)
标签:
杂谈科学从横谈 |
分类: 知识就是力量 |
太极/阴阳(原理)与近代科学
“太极/阴阳”(概念)来自于《易经》,而《易经》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文化学者称《易经》为群经之首,可见《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传统上,《易经》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在《易经》研究者中,沿此路奔跑者甚多,属于主流。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宇宙代数学”;文化学者曾仕强说,“《易经》是解开宇宙奥秘的密钥”。如果将《易学》的研究去玄化,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如果再把《易经》中的核心思想,即“太极/阴阳”(说)提取出来,用近代科学成果印证,“太极/阴阳”(说),则成为【太极/阴阳·原理】,它是宇宙中的“自然法则”。“太极/阴阳”(说)也是古人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朴素的自然辩证法(自然法则)。
我要论证是:阴阳至理——自然法则
我的基本思路是:运用【太极/阴阳·原理】,解读近代科学中一些重大事件,要说明的是:【太极/阴阳·原理】——是“自然法则”,它操控着宇宙中的千变万化。
【太极/阴阳·原理】——“自然法则” 基本内涵:
历史上,三位圣贤奠定了[太极/阴阳·学说]
远古圣贤伏羲氏通过上观天象,下俯大地,唔出一个道理,他认为自然界总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自然力,而这两种力量正好相反、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伏羲氏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是
(--)代表阴;另一个是(─)代表阳。伏羲氏又用两个符号画成八卦,代表八种不同的自然现象或事物。伏羲氏时代没有文字,而用两个不同的符号表示,两种力量相反的自然力,一种属阴,另一种属阳,而阴阳却共处一处(共同体)。这就是阴阳思想的最初来源。
上古时期孔子不但发展了古圣贤伏羲氏的阴阳思想,而且第一个提出来“太极”这个概念。孔子曾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孔子的思想不难看出是来自伏羲氏的八卦图。
现代“易学”学者研究认为,孔子所说“太极”乃指事物的边界,极之意,至也,其含义是可大可小。也有学者指出“太极”乃指,阴阳未分时的统一体。两仪就是阴阳,四象表示一阴,一阳又有各自的变化,八卦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是由阴阳变化来的。
上古圣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阴阳和合为太极 ”。
现代“易学”学者研究认为,老子所说的一,就是太极;而二是指一阴,一阳;三是所指一阴、一阳与阴阳和合。老子认为大千世界都是由阴阳及其变化而来的,与孔子的思想一致。其不同点是孔子所言的是“象”,而老子所言是“数”,其“理”一致。
试用【太极/阴阳·原理】解读科学史上的几个重大发现:
光的波粒二象性其本质是“太极/粒子波”
物理学中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科学家们争论了长时间。近代,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证明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则认为光是粒子(光电效应)。后来,哥本哈根会议之后,科学家们采取了妥协,认为光既是粒子也是波,由此产生了波粒二象性。后来爱因斯坦解释说,光波可能是光量子的“影子波”,虽然爱因斯坦的解释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波粒二象性(说)仍然是困惑科学家们的一道难题。
上个世纪末,中国年轻的甘永超教授关于光量子、实物粒子、物质波、场,进行过统一处理,甘永超提出来三足鼎立的π型结构,并用三个矩阵把粒子和波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方程式。业内人士亲切地称[甘变换],甘永超同时提出了太极粒子波的新概念,但是没有进行解读。(见:《自然科学概论》p;44-48)
运用【太极/阴阳·原理】(自然法则)解读波粒二象性
经典光波粒二象性学说,没有解决光量子内部结构问题,波粒二象性学说,只是科学家们的一种妥协。科学家们认为,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参考系。
中国的研究者(东方欲晓zcx等)从【太极/阴阳·原理】中受到启发,研究认为,既然太极中有阴阳,阴阳又生成四象,那么我们解释光量子的二象性,就顺理成章。光量子比如太极(极小),而光量子内部一定有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力量,这就是形成波的动因。一个基波等同一个基本粒子。定性的描述(模型):一个光量子的半径与同方向的正弦波振幅相同,圆面积必与两个弦下半圆面积相同,简略一下:园的周长与两个上下弦长相加等同。这些话实质上是它的数学处理。所以,我为它命名:“太极波”。
甘永超教授关于波与粒子关系的矩阵方程式,完全可以与普朗克公式、德布罗意公式相媲美,而且将它们整合起来,意义重大。
甘永超公式里蕴藏着,【太极/阴阳·原理】,所以,我后来的表述改为:“太极粒子波”(弃用: 太极波概念,沿用甘永超教授最早使用的概念)。甘永超公式是【太极/阴阳·原理】在基本粒子研究上最为辉煌的典范。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没错。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光是变化着的电场(阳)与变化着的磁场(阴)相耦合垂直的,电场与磁场一阳一阴,而一阳一阴又有各自变化,正好符合四象。
近期,一项美国研究者证明,光既有粒子特性又有波动性是同时可以观察到的,他们的实验非常精细,从其侧面也证明了太极/粒子波的存在。
太极之中有阴阳
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是: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在宇宙线实验中观察到高能光子穿过重原子核附近时,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量与电子相同但带有的是单位正电荷的粒子,从而发现了正电子,狄拉克对正电子的这个预言得到了实验的证实。正电子的发现表明对于电子来说,正负电荷还是具有对称性的。狄拉克的空穴理论给出了反粒子的概念,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
请注意,一个高能光子与重核相撞,产生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一个带副电荷的电子,一分为二,而两个电子性质正好相反。这佐证了太极之中有阴阳。
狄拉克方程中的负能解:
.狄拉克于1930年为了摆脱狄拉克方程负能解的困境,提出真空是充满了负能态的电子海.当负能态的电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跃迁到正能态成为普通电子时,电子海中才能留下可观测的空穴,即正电子.从体系的能量角度考查,这种情况比只有电子海的真空状态要高,因此真空就是能量最低的状态.从现代量子场论的观点看,每一种粒子对应于一种量子场,粒子就是对应的场量子化的场量子.当空间存在某种粒子时,表明那种量子场处于激发态;反之不存在粒子时,就意味着场处于基态.因此,真空是没有任何场量子被激发的状态,或者说真空是量子场系统的基态.
宇宙中的物质、能量与暗物质、暗能量:
《易学》系统研究者(东方欲晓zcx等人)认为,【太极/阴阳·原理】也能像《相对论》一样提供给我们观察宇宙的平台。
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宇宙看作是太极,那么,根据无极生太极(说),我们已知的宇宙之外一定还存在其他的未知宇宙(太极)。既然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遍及物质和能量,那么必然还会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仅仅是由【太极/阴阳·原理】中就可以得到的预言,剩下的是科学家们如何找的那些暗物质和暗能量。
生命的密码——解读
一切生命体都有染色体,染色体呈双螺旋结构(沃森、克里克模型),我们看作是一(阴),一(阳)。而每条单链上有4个碱基,它们是嘌呤(阳)和嘧啶(阴),在染色体中嘌呤和嘧啶配对(氢键),这就是阴阳和合。
遗传密码——(嘌呤+嘧啶)=3时,组成密码子,在生命体中共有64个密码子。作为“预测学”就是64卦。老子说,一生二,我们可以看作是染色体为一,有两条单链构成,一生成二。两条单链上都有相同的(嘌呤+嘧啶)=3,这就是二生三,由3组成的密码子构成一切生命体的遗传单位,所以,老子说三生万物。
在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也能够看的【太极/阴阳·原理】就像安排好的“程序”一样,操控生命的演化。
[太极/阴阳·原理]与“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与“规律”的异同。原理是自然法则;规律是哲学的范畴。相同之处都讲统一体中存在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不同之处原理属道法自然;规律是哲学上的概括,它的解读往往容易带个人的主管臆测。
结束语:
在《易学》系统研究中,去玄化研究属非主流。为什么可以将“太极·阴阳”思想单独提炼出来,作为自然法则,这是笔者要论证的地方,也是一系列本博文要向感兴趣的读者展示的宗旨所在。所以,取名为[太极/阴阳·原理]与近代科学。
[阴·阳]是构成宇宙中一切的最基本两个符号,也是两种最基本的元素。
[太极]是“阴”、“阳”未分时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