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与人脑的思维
(2010-01-11 15:58:10)
标签:
杂谈 |
神秘而古老的《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它能诠释宇宙的各种奥秘。《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易经》的博大精深。探究宇宙的奥秘、大脑的奥秘和《易经》中的各种奥秘,令人震惊的是:
《易经》展现的是人类大脑(顶级正确)的思维模型。有人说,《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这话,对也、错也?为什么一千个人看过《易经》后,会有一千种不同解释呢?那是因为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不同而已,正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宇宙起源于哪里?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太空中的大爆炸(康德)。
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宇宙的演化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传》),又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诞生之前,西方科学和中国古代圣贤都认为,太空处于混沌(无极)状态。如今看来:
“宇宙大爆炸”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只不过是西方或东方语言对宇宙演化的不同表述而已,但都是人脑对于宇宙演化过程的模拟结果。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通俗称“一分为二”。然而,“一分为二”的表述,过分地强调的是“分”,就是说,一切事物都能“一分为二”,强调的是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直观上给人的印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真的是这样吗?
《易经》中有一幅阴阳图,也叫八卦图,图中的阴阳鱼首尾相衔,互相环抱。这幅图讲的是,阴阳都是太极变化而来的,阴阳离不开太极,太极离不开阴阳。按现代的语言来说,一句话叫做“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基于上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
在过分强调“分”的年代里,把阴和阳看做是不同的东西,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如,把党内的不同意见分歧,上升为党内路线之争,认为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国内十年之久的“内乱”。又,如果不是那样的思维,中国会失去十到二十年的发展机遇麽。
人脑在解剖上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简称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之间由胼胝体(神经纤维)相连接。那么人脑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这种争论,似乎现在还在继续。强调“分”的人,认为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左脑是现代脑,右脑是祖先脑;左脑善于逻辑思维,右脑善于形象思维。然而,现代脑科学成像技术揭示出,人脑左右两个半球无论在从事任何活动时,总是互相配合,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右脑的革命》(日 儿玉光雄)曾经风靡日本和中国。开发你的右脑,就能开发你的潜能,这是当前非常时髦的宣传语。很多“高知”为了不使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把希望放在“右脑开发”的各种学习班上,其效果任何,不得而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通常采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以便揭示其中的本质或各种规律。
伟大的牛顿,就把他的发现写成一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天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把他发现的质能互变定律,写成E=mc2的形式。看,优美的数学公式,简直是宇宙中人类最和谐的共同的语言。
《易经》中的象、数、理,以及由象→数→理→象的过程,也就是用卦象来表达各种事物现象,用几个数字来概括它们,从中揭示出其中的规律来。这不正是人脑对自然的认识过程麽。
《易经》源于中国古代圣贤们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所得,也是这些圣贤们的智慧结晶。它又像是由古代圣贤为后人编写好了的各种思维”程序”,后来人只要按照这种“程序”来思考,就会得到“满意解”。因此,可以说,《易经》是人脑进行科学思维的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