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19日
(2009-08-19 10:07:12)
标签:
健康证见心梗心悸气短张先生杂谈 |
冠心病常见证型及选药
1,心脉瘀阻证
证见 胸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舌质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结代。
治宜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药 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
2,痰浊内阻证
证见 胸闷痛如窒,气短痰多,体胖,舌苔浊腻,脉滑。
治宜 益气通阳,豁痰祛浊。
选药 麝香保心丸、保和丸等
3,阴寒凝滞证
证见 卒然胸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遇寒易发形寒肢冷,心悸气短,苔白,脉沉紧。
治宜 辛温散寒,通阳开痹。
选药 冠心苏合香丸等
4,气虚血瘀证
证见 心痛隐隐,时轻时重,遇劳则发,心悸、气短、乏力,舌暗淡,脉弱或结代。
治宜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药 心脑疏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5,气阴两虚证
证见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头晕体倦,烦热失眠,舌红少津,脉弱或结代。
治宜 宜气养阴,活血通络。
选药 生脉饮等
6,心肾阳虚证
证见 心悸气短,胸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或下肢浮肿,舌淡紫,脉沉细无力。
治宜 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选药 桂附地黄丸等
7,心肾阴虚证
证见 胸闷痛或灼痛,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宜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选药 六味地黄丸;心肾不交虚烦不寐明显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甚者改用杞菊地黄丸。
【具体个案】 张先生 年逾70岁,15年前一天,突发急性心梗,住进当地医院。经过溶栓、抗凝抢救治疗,被堵塞的血管终于打通。根据检查得知,张先生得的是“前间壁型心梗”。在抢救的过程中,医生为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静脉滴过“极化液”,病情稳定后,便给患者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42天之后,张先生出院,回家进行康复治疗。
张先生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急性心梗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一年前,按照惯例,“高知”每年体检一次,结果,血压、血脂、血糖正常;听诊心脏无杂音,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医学评价:身体正常
就是为了要弄个明白,张先生开始像学生一样学起医学、药学来。张先生明白冠心病的帽子戴在头上,就再也摘不掉了,它将伴随终身,自己一定要学会与其共处。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先生看到一个遥远的但是真实的故事,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故事讲的是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他年纪轻轻就得了冠心病(大概在40岁吧),这一度使雨果十分沮丧,萎靡不振。经过几番痛苦的思索,维克多·雨果决定,不能被疾病打倒,应该战胜疾病。从此,雨果每天在森林里散步、练习爬山,渐渐地冠心病退让了,雨果又能从事写作。<<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一部传世之品,它是世界上能够用真情打动读者的少有作品之一,能够永远流芳后世。维克多·雨果直到85岁时,才离开这个世界。
张先生认为,心梗后的恢复期很重要,除了继续服用药物外,一定要进行康复锻炼,增加冠脉的侧支循环。他自己编了一套锻炼心脏的体操,其中,就有经常性的原地下蹲、起立的动作,反复交替进行。起初,只能做到10余次,慢慢地增加到20、30------直到百余次。之后,先生坚持每日至少1小时的快步走,直到现在。张先生患病后的第二年,还上过泰山,爬过八达岭长城呢,但从来没有出现心绞痛。
张先生出院后,按照医生的嘱咐,一直服用“地奥心血康胶囊”。
第二年,改为“心脑疏通胶囊”,为的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此后,张先生增加了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每日75毫克,这是二药组合。
近几年,加强了血脂的控制,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斑块。
现在的用药方案:
治疗性药物: 阿司匹林(75mg/d,1次/日)+他汀类(辛伐他汀20/mg,1次/日)+心脑疏通胶囊(2粒/次,2次/日)
辅助用药: 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
营养学家提倡维生素类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来摄取,不必吃维生素,可我不那么认为,年纪大了,维生素类因为蔬菜吃的少,怎么也摄取不足,就得靠药物补充了。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这位张先生就是作者本人,一个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