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8月19日

(2009-08-19 10:03:25)
标签:

杂谈

回应:专家倡导脑血管病防治“金三角”方案

今年3月2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了新的治疗模式,即所谓“金三角”方案。该方案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之上,能对今后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起到规范作用。过去,大多数基层医生,凭个人经验,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缺乏进行1级、2级预防的科学理念,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极其凶险的病症之一。专家们倡导的“金三角”方案,如能得到医患共识,在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无疑地将会遏制该病的急剧上升势头。

什么是脑血管病防治治疗“金三角”方案?

它由三大类的治疗药物组成,即 他汀类+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剂,它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世界所公认,并广泛用于临床。阿司匹林主要作用是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使血栓烷A2生成减少,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内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可能,从而起到预防脑中风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自80年代应用于临床,其临床应用的20年,也是证据不断充实,应用扩展的20年。他汀类药物有效地降脂作用,已经无需置疑。而该类药物降脂外的作用,比如抑制炎症,抑制凝血、促进纤溶等,使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更加确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和应用是现代心脑血管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通心络胶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医学上,有“心脑同治”的说法,治心的药物,也能治脑。通心络胶囊可治血瘀证明显的脑血管病患者。

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提高降低血粘度效应,提高抗凝疗效。三者效应叠加,能有效地防止新血栓的形成。

对《专家倡导脑血管病防治“金三角”方案》的再思考
在我国,冠心病成为各种慢性疾病发病之首,专家一直在呼吁冠心病患者要正确地实施2级预防,即防病变发展、防心梗、心衰和心肌猝死。

在众多冠心病患者之中,如何进行2级预防,缺乏明确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没有心绞痛症状或是严重的心律不齐,就算控制的很好;又受错误“观念”左右,认为“是药三分毒”。故很多患者都用单药进行药物干预,其效果并不理想。

倡导冠心病患者防治也要实施“金三角”新方案

什么是冠心病患者防治的“金三角”新方案?

它也是由三大类药物组成,即 阿司匹林+他汀类+中成药。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分析,冠心病发病之“本”为动脉粥样硬化,即年迈体弱,肾气衰微导致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冠心病。冠心病之“标”即由气滞血瘀、心脉瘀阻、阴虚血瘀所引发的“真心痛”和“胸痹”症状,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主要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凡是能够改善心肌供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防治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它就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案。冠心病防治“金三角”新方案能够满足患者治疗上的三种需求。

冠心病三药联合(即“金三角”)的特点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效果显著。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还能抗炎,抑制凝血、促进纤溶等。医学研究表明,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密切相关,所以冠心病患者必须接受严格的降脂治疗。

冠心病常用的中成药  相对于化学药品,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可以从多环节、多靶点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不仅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服用方便而且临床疗效显著,通过对患者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冠心病常用中成药的使用原则

1, 分清缓急

冠心病一经确诊,其治疗应首先分清缓急(即发作期与缓解期)分段施治。急性发作期宜选用气雾剂或滴丸,该剂型起效快,能够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但是,亦有耗气伤阴之痹,不宜长期服用。缓解期应以补虚为主,宜调节阴阳,补气血,调节脏腑之偏衰,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2,分清证型,辨证施治

冠心病发作时,多以邪实为主,胸闷胸痛症状突出,是心脉瘀阻较重的表现,治应祛除瘀阻疏通脉道,使“不通则痛”向“痛则不通”转化。证型亦可因缓急而改变,如气虚血瘀型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以气滞血瘀型为主要表现。由此可见,分清缓急,应该进一步分清证型,辩证型亦应注意缓急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8月15日
后一篇:2009年08月1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