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脑科学——开发脑潜能
(2008-11-20 18:07:54)
标签:
开发脑潜能健康 |
分类: 知识就是力量 |
, 认识奇妙的人脑
意大利的科学家发现,人脑具有双重记忆功能。其成果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2008-8月刊)的一份医学科学研究报告上。科学家们通过反复研究确认,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掌管记忆的特别区域”,这些区域分布在大脑的左右两侧。其中位于大脑左半部的记忆区主要负责临时存储新信息的任务,而位于大脑右半部的记忆区主要负责把可利用的同样信息进行记忆化处理。还发现,这些记忆区域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发生某种变化,因此,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记忆功能是不一样的。
在此之前,有另一份研究报告称,人的左脑和右脑在处理同样信息时有明显的不同,左脑善于给事物先进行分类,再贴上标签,而右脑则善于把握整体,全貌。当你刚看到一蓝水果时,可以观察到人的左脑的相关区域非常活跃,它在给水果进行分类命名工作,如果是一蓝苹果,还要进行再细分类,是富士?还是国光?左脑在进行工作时要及时和右脑交换信息,把在右脑存储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比对,比如,颜色,口感,形状等。当你确定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苹果时,这时人的大脑前额叶某区域非常活跃(大脑的前额叶有主管决策的区域)。可见,当人在做某种活动时有许多脑区参加活动,特别是左右脑的互相配合。劝说人们去努力“开发右脑,就能开发出脑的潜能”,实在是脑科学中的“概念”抄造。
过去,教小儿读书,习字,都要编成儿歌,赋予一定的韵律,就能学的快,记得牢。这是因为左脑和右脑互相配合使用的结果。学习之中提倡应用“记忆技巧”或者称“技巧性记忆”如果能熟练掌握之后,那你的记忆潜能就能够被极大地发挥出来。
人的大脑潜能有多大
我们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活动的神经细胞,其中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元,而每个神经细胞就像是一台真正的电脑。脑细胞中隐藏着学习和智能,爱与恨的秘密。各种神经细胞结构大体上类似,它们都有膨大的细胞体,其一端有许多纤维状的树突,就像分叉的树枝向外延伸,而另一端是轴突,它向下延伸至轴突末梢。细胞与细胞之间以独特的“语言”进行交流,树突“接听”信息,经细胞加工再由轴突“发送”加工后的信息。为了能进行信息交流,神经细胞之间不得不互相衔接。每个神经细胞有2千个至2万个树突和一个轴突,许多神经细胞的轴突头上有无数个花蕾状的东西,称为轴突末梢,有时数量达到上万个,与其他细胞的树突相连接。神经细胞之间实现相互连接就会形成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上根据需要又可以形成不同的神经回路,用来处理不同的信息。
个人电脑的功能是有限的,但是由单个的电脑组成的因特网的功能就会极其强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人大脑中隐藏着的“大奥秘”。打个比方,看上去一个个普通的砖块,可以按照需要,经设计并建造出来各种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高楼,大厦。如果把脑细胞比做砖块,那么经过不同的组合,就能构建出结构不同的神经网络,从而能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细说如下,其一,大脑皮层有着140亿个神经细胞,已经足够多了,关键在于细胞之间可能有nx 组合,构成的网络,所以潜在着的功能极其强大就很容易理解了。其二,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尽管有那么多的可能,实际上,神经细胞的连接依然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这种连接依然是动态的,可变的,我们称为脑具有“可塑性”,正是由于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人们后天可以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其三,神经网络具有能自组织学习,自纠错的特点,不必像计算机必需输入一定的程序,这或许是人脑与电脑最大的区别之一。所以,聪明的人能够很快学会适应生存环境需要的技能。
科学家们曾经完成一件有趣的细胞层面的科学实验,他们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容器里放进神经细胞生长的营养液,在玻璃容器的四壁布满了微型电极,电极与一个小小的芯片组合在一起,然后和一个小鼠游戏用的踏轮连接起来。研究人员把单个的小鼠脑细胞放进容器里,让神经细胞进行发育。很快,科学家见到神经细胞在生长,细胞之间开始建立连接,并且有神经电活动,这意味着形成了神经网络并且有了功能。不久观察到,这种人工建立的小鼠神经网络,经过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的纠正错误,居然能够驱动踏轮,使踏轮旋转起来。
人的大脑从学习的层面上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有导师的学习,完全靠传授;二是自主学习,也称为无导师学习。发开人的大脑潜能,就要让大脑学会“自主学习”,这本来就是大脑的特有的功能。可惜的是,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的永远是知识,而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之说,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切中要害。在美国的哈佛大学MBA课程中,企业管理多讲的是案例,让学生们去思考,争论,去主动参与,所以哈佛能够培养出来大批的经理人才。
怎样开发大脑的潜能
目前,脑科学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婴幼儿时的早期教育,教育工作者将其应用于课堂的教育实践,其成果昭然。但是,各种形式的误导,也屡见不鲜。
有人说,人的大脑细胞只有10%是处于工作状态,而其余的90%则处于沉睡或休眠的状态,若要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只要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就可以了(《激活沉睡的脑》)。这是对的吗?
显然,人的大脑中有90%的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得到脑科学研究结果的任何支持,特别是应用现代核磁脑功能成像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到人脑的活动。
有人主张,若要开发脑的潜能,就要开发你的右脑,也称为“右脑的革命”在他们看来,左脑是现代脑,右脑是祖先脑,人的创造性能力来自右脑。在脑科学看来,人的大脑半球存在着侧化优势,就是说,两个半球在功能上确有不同,但是人脑是不断进化的产物,又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形成了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分工,表现为功能方面的差异,所以这种客观存在也就是合理的,无需人为地为“右脑”鸣不平,去搞“翻案”。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在活动着的时候,总是轮流在使用左脑和右脑,并且左脑和右脑总是通过连接它们之间的通道(骈胝体)互相交流信息。当我们研究某种问题时,你的左脑善于把握细节,而右脑则帮助你把握全局,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举个例子,当伟大的爱因思坦脑中瞬间出现质能公式 E=mc2 时 ,他是把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思考的成果,而且要有极其严密的数学推导,如果不是左脑善于逻辑思维,右脑善于综合思维,左右脑互相协调工作的结果,质能互换公式也许就不会是现在这种样子。
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是脑潜能开发的脑生物学基础。科学地用脑,就能把脑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
“聪明的半脑女孩”(《北京晚报》2008年11月14日),报道说,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位小女孩,因为患上一种罕见的疾病——Rasmussens脑炎,必须及时地做左侧半脑切除术,这种手术是切断两侧半球的联系,切除主要放电区中央区的皮层,再切除剩下皮层与丘脑的纤维联系。因为人的左脑有支配语言功能的“布洛卡”区和“维耳德尼克”区,切除左侧的大脑皮层,就意味着小女孩从此要失去语言功能。据悉,孩子在10岁之前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就是手术后大脑左侧的功能可以转移到右侧,正是这种超强的可塑性才使小女孩在切除左侧大脑半球后没有出现语言丧失。
据媒体报道说,国外有一男子,因为左脑患脑栓塞,左脑失去部分功能,可是却激发出他绘画的天赋(右脑)。类似的报道还有。但是,这都是以牺牲脑的部分功能所取得的!科学家们认为,大脑某个区域性的功能特异性优化,有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区域的功能为代价。因此,刻意地去追求开发右脑,完全有可能弱化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左脑的功能)。社会上,往往天分甚高的人,常拌有不同的精神性疾病的迹象,或者拌有孤独症。这也许是一种佐证吧。在我国,从小表现出天分甚高的儿童被称为“天才少年”,倍受社会关注,作为未来的“天才”来培养。神童宁柏是中国最早走进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少年”,可是,大学毕业后,连博士学位都没有拿到,而且自己也非常苦恼。
激情能够点燃梦想,它永远是创造性的原动力!兴趣和爱好是你走向成功的好向导!
“立志”仅仅是朦胧的目标,“励志”才是前进路上的加油站!
人生“三件宝”应该留给后人,就是“好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