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爷”,不是“姥爷”
(2024-08-29 09:41:10)是“老爷”,不是“姥爷”
段奇清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戏曲喜剧电影《乔老爷上轿》风靡一时。这就出现了一件“趣事”:大凡乔姓男子,人们都称他为“乔老爷”,著名词作家乔羽也被这样称呼。不过,其他乔姓男子的这个名号慢慢就被人淡忘了,唯独乔羽的“乔老爷”越叫越响,而且还跟随他大半辈子。
熟悉乔羽的人都知道,他总是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于是有人说,“乔老爷”这个名号叫得响,与他嗜好烟酒有关。一次因脑血栓住院,乔羽跟护士开玩笑说:“把每天输的银杏液换成五粮液。”他的女儿乔国子回忆,父亲的酒量“打遍天下无敌手”,连街坊的孩子们见到他都会叫一声“酒仙乔老爷”。朋友到了他那儿,乔羽常常拿出一瓶二锅头,外加一碟花生米,一边痛痛快快地喝酒,一边酣畅淋漓地与朋友谈天说地。这样的时候一多,创作灵感也就来了,因此,他写的歌里有一句至今还被我国外交官员常常引用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酷爱抽烟喝洒的乔羽“瘾”一不小心就犯了。有一次,乔羽在一个会议上,按议程,领导人、词作家晓光讲话后就该乔羽讲。可晓光开讲后就有些收不住了,听着听着,乔羽的烟瘾又犯了,他摸出一支烟来,悄悄“溜”出了会议室。
晓光的话讲完了,他抬头一看,怎么?乔羽的座位上只剩个姓名牌了?晓光立刻起身走出会议室,见到工作人员就问:“老爷呢?老爷在哪呢?”被问的人一脸茫然,不知道他说的是谁。晓光连忙急着跟他们形容了乔羽的样子,又解释说,有一个人从会议室出去了,叫乔羽,请你们帮我找找。
乔羽一根烟抽完,全身舒坦地往会议室走。工作人员一瞧,这不,和晓光说的一模一样!他们立马走上前去,说:“您是乔羽吧,您那外孙一直在找您呢。”“外孙?”乔羽这下可懵了。当对方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后,他这才明白他们误会了,便笑着说:“他喊的是‘老爷’,不是‘姥爷’。他也不是我的外孙,他是个领导!”
也有人说,“乔老爷”的名号之所以能叫得响,是话剧电影《乔老爷上轿》中男主角乔老爷脸圆圆人憨憨,常挂着笑,额头开阔,一脸福相。乔羽也是,大额头,说起话来笑眯眯,特别是他说话风趣,有着十足的魅力。比如1989年,文化新闻部的初小玲对乔羽做人物专访。两人见面后,乔羽问:“你贵姓?”她答,“我姓初。”乔羽说,“这个姓少见。”当她坦言是刚调到文化新闻部,对文艺界还不太熟悉时,乔羽笑着说“初下河啊”?这是由歌剧电影《刘三姐》中的歌词“绒毛鸭子初下河”化用而来。说完乔羽大笑,她也“咯咯”笑了。信手拈来却诙谐风趣的话语,使得初小玲和乔羽第一次见面时的紧张陌生感一扫而光。
其实,“乔老爷”这个名号越叫越响,是因为人们对乔羽的敬仰与尊重。那时,他已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等。说到人们对他的敬重,连周恩来总理也曾为他“捧台”。那是1964年,乔羽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创作组组长,当时《东方红》由周总理亲自主抓。一天,周总理到剧组考察创作排练情况,只听到大家对乔羽一口一个地“乔老爷”,周总理在接见乔羽时也如此这般地叫。有周总理的“力捧”,“乔老爷”为人们对乔羽的尊称“一锤定音”。后来乔羽还创作了名震华夏的《爱我中华》《牡丹之歌》《难忘今宵》等作品。
“老爷”有一种解释是人们对神明的尊称。有人说:“他(乔羽)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爱国之情揉进了每一句歌词里,把家国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一个人把人民与国家始终装在心里,人民就恭他为“神明”,会永远敬仰与尊重他。
发表于《幽默与笑话》2022年11月上
字数:1411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期1栋2202室
电话:13135997369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