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原本的形态
(2024-06-01 09:16:04)美在原本的形态
段奇清
这些年“泼水成冰”逐渐红遍了我国大江南北。
冬日,要是遇上极寒的天气,遇上日落和日出的神奇光影,一个人便立即行动起来。他(她)手拿着一瓶水,侧着身子,屏住呼吸,使劲往上跳,将瓶子中的水向身后的天空用力一甩,无数个水滴、水分子如雾霭一般,形成一个弧线……
一场梦幻般的色彩大片就上演了,那水滴,那雾、那水分子,瞬间被凝结成冰、成凌、成霜,层次分明地在空中扩散,成为烟花一般的灿烂绚丽,形成一幅蓝天、白雪、白霜交织在一起的绝美画卷……
这样的绝美画卷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是极寒天气,即气温在-40以下。故此,“泼水成冰”之地往往是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的漠河,因为它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58。
或许有人会说,用冷水泼洒,更容易成冰。事实恰好相反,泼水成冰必须用热水,而且那热水在90左右,近乎开水。专家解释说,热水会导致水与空气的温差,温差越大,越能使水在瞬间成冰。再者,如气温并不在-40以下,但只要有较大的风,也同样可以泼水成冰。因为大风会将温水中的热量带走,于是水滴在瞬间可形成冰。
这样说,前后是不是有些抵捂?用热水,是便于形成温差。又说,大风使得水滴中的热量瞬间被带走,似乎温差又不那么重要了。
其实应该说,泼水成冰并不全在温差,或者说虽在于温差,而这温差的关键在于水滴的颗粒:水滴的颗粒越小,同样一瓶水,铺展出的面积会越大,与冷空气接触面会越大,温差也就越大,瞬间成冰便可成为现实。
再说到冷水和热水,热水是被热能膨化了的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气”,泼洒出来的水,其颗粒就会比没被膨化的冷水颗粒要小。再说风,天刮着大风,泼向空中的水在风的吹拂下,那些水滴会迅速被吹成片,吹成丝,吹成极小的水分子,同样的一瓶水,铺展的面积会更大,形成的温差也就更大,瞬间便成冰了。
说“泼水成冰”,形成的画面绝美,美的是水分子极为细微,呈现出一大片,却异常轻盈的形态。追求“泼水成冰”的形态美,泼出水的形态原本就应该美。
辞书解释说,形态:形象词,形式或状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是可以把握的,是可以感知的,或者,是可以理解的。
想到人生,一个人要有美的外表,美的形态,就要去把握自我,去感知世界,做到内在美。如同一瓶热水一样,拥有一种内在的“气质”。古诗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一个人拥有浩然正气,形体本身就会美,无论如何“流动”,怎样展示,处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其都会是美的,甚或是绝美!
发表于《知识窗》2021年23期
字数:1008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期1栋2202室
电话:13135997369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