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德”养寿
(2023-06-19 09:32:39)“隐德”养寿
段奇清
只要说起明代的文徵明,人们总会称赞他人格高洁:传统、正派,仁慈、宽厚。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号文衡山)辞官归乡,专事创作,他给自己定了个“书画三不应”的规矩,即:藩王贵族求画不应,宦官求画不应,外国人求画不应。可那些贫穷的庄户人家去求书画,他总会满心欢喜地答应。
还有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众文士画友相约在苏州石湖荡舟,喝到酒酣耳热时(文徵明从不饮酒),唐寅让先藏在船舱中的妓女出来为文徵明敬酒。这本是要故意捉弄他,文徵明一见大惊失色,忙要告辞,急得甚至要跳湖。众人不得不另雇一条小船放他先走。
文徵明严格约束自己,独善其身,他也乐于义助朋友。“明四家”中的仇英出身卑微,原本是做漆匠的,后来专事画画,画得虽好,书法却欠佳,画卖得不怎么样,生活拮据。文徵明得知此事,每次都欣然为仇英的书题作跋,以便让他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文徵明不仅有“明德”,还有“隐德”。
有一次,他向一位往来较多的贵公子借了一百两银子,不久全部偿还。可这位公子不幸去世,后来他的父亲接连来“看望”文徵明。文徵明终于悟到:他一定是只知道这一次借款,却不知道此款已还。几次三番地来,虽然没有说出口,其用意不问可知。既然他来讨要,且已“死无对证”,旁人要是不相信自己已还款,难免是个话柄,还是不计较的好。于是,文徵明又设法借了一百两银子,给了这位父亲。后来,在儿子记事簿里,这位父亲意外看到写着“文徵明已还清债务”的话,愧疚的他便连忙退还了多给的银子。对于此事,文徵明若无其事,从不当人说起,他唯恐说出去,令这位父亲难堪。
为人“隐”,不让人难堪,可一旦有人得知他的“隐”后,其令誉会像长了翅膀一样,传扬得更快。
有一次,有人请他吃酒,他去后又来了一位客人。主人问:“怎么来得这样晚?”那客人答道:“文衡山邀我去吃酒,留连很久,因此迟到了。”看来此人并不认识文徵明,不然他不会当着文徵明的面扯这个谎。在座的人都暗中觉得好笑,文徵明生怕有人说穿,随即站起身来,没事人一般自称“老张”,对主人道:“我有点不舒服,不能多坐,只好先走一步了。”主人和客人们会意。临行,文徵明还示意各位:“千万不要说穿,否则人家日后面子上过不去。”
文徵明为贪名的人隐,也为一时财迷心窍的人隐。
又有一次,文徵明到一位大人物的家里去吃酒。酒后,他在静室里休息,静室桌上放满了金、玉制的酒杯。有一客人进去后,看到这些东西,贪便宜之心顿起,偷偷地拿了一只酒杯藏在袖子里,悄悄溜走了。文徵明看在眼里,并没作声。他想,这件事不能跟主人说明,要是说了,主人就会同这位客人绝交。文徵明在主人处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他写了一个纸条给看门人,“杯子,吾暂假去。”纸条上写道。
到家后经查,那酒杯是城里的一位工匠所制,他便出钱让工匠替他制作一只与主人家一模一样的杯子。直到半月后,酒杯才制作好,他拿去还给了主人家。
文徵明生于明孝宗成化六年(1470年),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即做官三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虽说名满天下,但他对人极为仁慈宽厚,凡是会使人难堪的事,他总不肯去做,总替人隐瞒。
而“隐德”者寿,文徵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去世,享年九十,这在医学不发达的当时,不谓不是一个奇迹。
清代词人朱彝尊称颂文徵明:“先生人品第一,书画次之。”文徵明不仅为人正派,还为一时犯了小错误的人“隐”,在隐去他人的难堪时,自己的心胸就更敞亮。于是会有好时光、好岁月透亮而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发表于《春城晚报》2021年11月17日
字数:1464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新城壹号5期1栋2202室
电话:13135997369
微信号:13135997369身份证:4224271958120703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仙桃市宏达路营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