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夜色

标签:
原创摄影夜景山塘街慢门苏州 |
分类: 驴影浮光 |
再次中断挪威游记,插播苏州行的见闻。
今年五月这次苏州行的游览实际是从山塘街开始的,此前先发了园博园和寒山寺的相关博文(链接见文末),这次抽空再把山塘街的夜景晒出来与博友分享,由于当时拍摄时间短,本想慢悠悠享受拍摄玩耍过程的,兴犹未尽就戛然而止了。
因这晚下榻在留园路上园外楼饭店,据说离山塘街不远。一直想见识一次山塘街夜景,这天的接风酒席上特意没敢喝酒,八点半左右散席后立即回屋取了家伙上路。在饭店门口向几个站着抽烟的保安打听大致方位,他们都说山塘街晚上不会开很晚,这会儿过去怕是赶不上了。顺着留园路向东到广济路左转,走不远山塘街就到了。
心想,既然已经兴起还是走过去瞜一眼,反正饭后多走几步有益健康。约莫十来分钟赶到一看,灯火还亮着。
P1
于是乎在身边红男绿女微醺暧昧的氛围中,神闲气定地支起三脚架、接上快门线,开始以“独醒”的姿态咔嚓咔嚓捏起来。
P2
夜景中使用曝光时间长的慢门可使景物中静态的拍得很清晰,而动态的拉出奇妙的轨迹,如P3河中停靠码头的乌篷船。
P3
苏州名菜馆松鹤楼,10年那次因陪同丹麦友人在此用过餐。(相关博文链接见文后)
P4
从青枫狂乱不羁身段上可知当时风还不小
P5
抖来抖去还是抖不干净满身的星星。拍这张的难度在于桥上过往行人摩肩接踵,即使相机与桥栏杆的距离也就一米左右,曝光过程中还是有人从中穿过。好在曝光过程实在很长,即使个把不识相的人穿过也不会留下鬼影。
P6
风太大,想拍一张清晰的灯笼都很难。
P7
不知通向何处的走廊,一对对情侣相挽飘过。
P8
对岸小店的厨房仍在烟熏火燎地忙活着,充满人间烟火的香气。虽然刚从餐桌上溜下来肚子饱饱的,还是能察觉到欲望的存在,美食在任何时候都能引起人的欲望。同时个人认为对于美食的欲望也需要一定的培养而非抑制。
P9
发现挂在墙近前的灯笼受风吹影响不大,提高ISO手持捏一张。
P10
河对岸的一组灯笼如八卦布阵
P11
这又是哪一卦?
P12
今儿个心情倍儿好,想起来玩一个推焦的。
P13
墙上的和水中的,原来虚幻的比现实的看着更美好,就是够不着。
P14
黑暗中有点儿亮的只有灯笼,所以玩来玩去难以变出新花样。
P15
来张有冷暖对比的。下面像狗一样伸出头的是啥东东?
P16
灯笼多了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寒风中吃的糖葫芦,一串八九个山里红,从上到下由大变小,外面裹着黄色透明的糖稀。买时时候不但要挑山里红个大的,还要转着圈选糖稀糊得最多、在山里红与山里红之间之间连成一片的。
P17
一间夜店的柜台,瓶子里也不知装的 是啥,反正觉得拍出来挺上相。
P18
夜幕中罗锅一样哈着腰的通贵桥
P19
网络资料:
通贵桥位于东杨安浜北,跨山塘河,桥北为山塘街。 是山塘河自东向西第三座桥梁(东为山塘桥,西为星桥)。意为贵人通过之桥。《丹午笔记》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桥上出现五色祥云,故又名“瑞云桥”。
明弘治初年建,拱形环洞石板桥。崇祯十三年(1640)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绪六年(1880)再修。桥侧有碑,字迹漫漶,桥栏刻有重建时间。跨径7.2米,宽2.3米,长19米。现仍保持重建后的古桥风貌。山塘街通贵桥段明清时期曾是苏州繁华的商业区,桥旁有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显赫的府第。通贵桥旁安置有“通贵狸”,是山塘七狸之一。
该桥为苏州典型的清代花岗岩拱桥,与山塘街周围景色相协调,是山塘街一处绝佳的构景处,现保存完好,具有一定文物价值。
通贵桥对着这样一条仄巷,深处也是充满诱人的暧昧。
P20
站在通贵桥上刚捏了这一张,突然灯火就熄灭了。原来九点半熄灯,掐指算来从广济路那座桥走过来也就半个来小时的时间,一路悠哉闲哉的还以为能拍个痛快,没了照明就只能刀剑入鞘就此收兵了,但愿没扫了各位的兴。
P21
前一篇:摸摸地球的肚脐眼儿(19)
后一篇:品香五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