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景实拍帆船丹麦杂谈 |
分类: 日出日落 |
2013年7月4日至7日,三十万人口的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Aarhus)迎来了一场国际帆船大盛会,从世界各地云集而来的大小帆船104艘满满堂堂地涌进了平日冷清的奥胡斯港,一时间桅杆如林、彩旗锦簇,给这座自称为“世界最小的大城市”带来了节日般的狂欢和喜庆。
这次盛会的正式英文名称为:The Tall Ships Races,中文翻译为:高桅横帆船拉力赛。参赛船只主要来自欧洲和南美,按船帆的大小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三桅横帆及数量不等的竖帆,B级为三桅竖帆,C级为单桅竖帆,D级则是普通单帆游艇。
北欧夏日里蓝天下、夕阳中的帆船大集会将给人们带来哪些视觉惊喜呢?一起来走一遭。
别看奥城是北欧一个不起眼的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但这次活动引起了丹麦举国的瞩目,主办者保守预测来访者将达到五十万人次。看,时近晚八点了游人还是潮水般向会场涌入。
P2
众所周知北欧的夏季几近白昼,每天黑下来的时间仅有三个多小时。因此选在傍晚光线较低平而柔和时前往。
P3
别忘了,举办地可是丹麦哦。
P4
前面这些小帆船都是单桅杆的,左边那个黑乎乎的大家伙就是所谓的“三桅横帆”帆船了。
P5
网络资料:
三桅帆船(英文:barque,barc或bark)是有三根桅杆的帆船。
英文中barque有时也泛指多于三根桅杆的帆船,但从十八世纪末期开始特指三根或更多桅杆、最后一根桅杆上挂纵帆,其他所有桅杆均为横帆的帆船。与之相比,“全帆装船”则是所有桅杆均挂横帆,“前桅横帆三桅船”则是前桅为横帆,其他桅杆都挂纵帆。
三桅帆船在大航海时代十分盛行,因其容量与全帆装船相近而所需人手较少,作为商用船非常合适。相比适合抢风航行的纵帆船和适合利用季节风长距离航行的全帆装横帆船,三桅帆船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后期很多大型铁身帆船也采用了类似的帆装。
除普通三桅帆船和前桅横帆三桅船外,还有一种变种称为jackass-barque,前桅横帆,后桅纵帆,主桅下部纵帆、上部横帆。
鸥嘛也不懂,就是图个热闹。
P6
观看静止不动的帆船有如参观帆船展,缺少了游曵海上的动感,但游人几乎二十四小时络绎不绝,因为丹麦本身是一个与航海很有渊源的国家,民间将帆船作为业余爱好者大有人在。
P7
参赛标牌,标着船名、来自波兰。
P8
帆船拉力赛上一次光临奥城是2007年的事了,本次参赛的104艘帆船分别来自:
比利时、巴西、丹麦、爱沙尼亚、芬兰、荷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墨西哥、挪威、阿曼、波兰、俄罗斯、英国、瑞典、德国和奥地利。船员共三千余人。
主办者在岸边设立了很多临时的大棚,提供啤酒和小吃,供游人和船员们享用。
P9
夏日的啤酒很受欢迎
P10
来自俄罗斯的参赛者
P11
一条中型帆船后面收纳的手划艇
P12
原来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来自丹麦的邻国瑞典
P13
船头的吉祥物是一个木雕的狮子,不算威武,但很可爱。
P14
P15
这就是所谓的“横帆”
P16
如果是白天,很多帆船都可让游客自由登船参观,但这个时间船员大都休息了,不再纳客。
P17
夕阳中清凉的小海风吹得旗子扭搭扭搭的
P18
看看尾部
P19
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场地上,主办者还搭了一个大舞台,四天中共安排了35场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唱会,每天从上午十点到午夜由来自丹麦和瑞典的乐队和歌手为本次活动助兴。此外,主办者还招募了600名志愿者维护现场的秩序、清理垃圾等。现在是演出间隙,广场上客人刚散。
P20
P21
觉得打理帆船上的各种绳索是一门大学问
P22
奥胡斯大教堂剪影
P23
船上各处也有不少木雕
P24
楼梯扶手上雕刻的龙头
P26
船尾都很花哨,但这俄文看着比甲骨文都难懂,谁让鸥没喝过伏尔加河的水呢。
P27
这几个字看出来了,洪堡二世。亚历山大•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年-1859年)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探险家和植物采集家,植物地理学之父。不用说,这条帆船来自德国。
P28
码头上还有一座大库房为船员们开设海员市场,向当地市民出售一些本国工艺品或帆船纪念品。
P29
这艘“洪堡二世号”是一条钢体帆船
P31
路边的餐饮摊位为很萎缩的本地餐饮业提供了一次良机
P32
P34
可惜时间稍晚,只准下不准上了。
P35
接下来一条来自邻国挪威的帆船
P36
一看就是来自北欧的,船体收拾得像一位公主,干干净净。
P37
国旗随风飘扬,安闲的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P38
喏喏,来自卑尔根的,也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著名旅游胜地。
P39
很多人就这样买了饮料坐在岸边享受北欧夕阳温柔的抚摸
P40
老家北京那嘎达前几天有人惊呼见到蓝天了兴奋不已。那,这样的天色该怎么称呼?水洗蓝?
P41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