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41

标签:
风景挪威瀑布七姐妹新娘的面纱 |
分类: 驴影浮光 |
如果从气温的角度来看,挪威西海岸线上的峡湾里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盛夏。即使当时是七月下旬,白天的气温也只有10度出头,加上山间的冷风不时从海面上掠过,冷不丁地还有雨滴吹打在脸上,怕冷的人还真不能少穿衣服,夹风衣加毛衣是起码的,个别中老年游客连羽绒服都穿上了。然而,这一带冬季受大西洋西风带影响气温也不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那样低温严寒,因此与丹麦相似,夏季和冬季的最大差别不在气温,而是白昼时间的长短,夏季白昼时间近二十个小时,而冬季则只有五、六小时左右。心疼电费的人会觉得这里的夏天真是美好,全天几乎都不用打开照明灯,而到了冬季就该叫苦不迭了,还是那句话:上帝是公平的。
那谁谁谁说了,黑就黑点儿呗,还怕出怪物?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才体会到,敢情人在黑暗中呆得时间长了也是会“出毛病”的。
P1
瀑布白花花的流水从岩壁上逶迤而下,像是空海法师挥毫在纸上留下的飞白。
P2
如果非要牵强地找一种书体来比喻,窃以为行草最贴切。
P3
近观,书风极近米元章、郭鼎堂、李仕龙一路,潇洒飘逸,豪放不拘。
P4
粗中有细,气势和细节并举,既可远观又能近瞧,也是这路书家的特点。
P5
这一笔从山顶一直拖到山脚,虽婉约跌宕,却气贯万钧,力透纸背。
P6
中部水帘下似有一个楷体榜书的“佛”字
P7
放远了看,瀑布整体又成了一个草书的“鸟”字。
P8
咔嚓嚓!
P9
数数这应该算是几叠泉……
P10
顺着纤细的瀑布流淌下来的泥沙堆出一个诺大的山包,可见这条瀑布着实有些年头儿了。
P11
P12
这水色,整本儿是“细、密、润”,无矿坑、无裂纹的顶级青金老料嘛。配一个天然无优化蜜蜡桶珠如何?
P13
一直站在客轮的右舷观景,忽然左舷出现一道大瀑布,身不由己被吸引了过去。
P14
第一感觉是不但流量大而且很有型,丰乳肥臀而又儒雅娟秀的那种。
P15
顶天立地贯山崖
P16
这条大瀑布好像叫个啥“新娘的面纱”,嘿嘿,面纱只捂住了新娘半个脸,“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细瞧这位新娘子的长相,分明是爱德华•蒙克笔下尖叫的人物。
P17
喷薄而出,每小时有几吨吧。
P18
来一张竖版全景的“新娘的面纱”
P19
山峰险,水路断。云烟缈,飞鸟绝。
P20
这就是盖朗厄尔峡湾里另一座著名的瀑布“七姐妹”,与“新娘的面纱”面对面相向而挂,所以在船的两侧几乎同时出现,为了不错过需要左右来回小忙活一下。

P21
有朋友在上篇评语中说挪威峡湾里的景色与长江三峡类似,“山穷水即I疑无路”的景象确实如此,只是少了“两岸猿声啼不住”和岸上半裸的纤夫。
P22
这里距离盖朗厄尔峡湾起始点的盖朗厄尔村已经不远了,在村里的码头上可以雇当地人的小游艇来这里深度游。
转眼间游艇就化作了画面中的一个小白点儿
P24
哈,小小的手划船还用一把伞遮挡得严严实实,不会是一对情侣吧。
P25
当欣赏瀑布的大戏如一部歌剧在最强音处戛然而止后,此行的终点盖朗厄尔村也就遥遥在望了。
P26
朱红色的木屋像是被小狗狗岩石叼在嘴里玩耍
P27
盖朗厄尔村子虽不大,但附近风景远近闻名,旅游旺季时游客很多,所以建了几座颇具规模的宾馆。
P28
这不叫山清水秀叫啥!
P29
传统挪威人的小村陆地上没什么道路,与外界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沟通。
P30
想想峡湾深处这些挪威人的生活与中国古代的隐士真有一拼,他们的日子也是:
门对闲山,柳深书堂。
鸡鸣天晓,浓睡仍酣。
折松扫院,倚篱放歌。
啖莓消渴,集露烹菽。
坐观渊上,数鱼几条。
执枚手谈,俯仰不语。
忽而日落,浊酒承欢。
抚琴追月,邈邈星瀚。
P31
沿海湾岸边是一个小港口、简单的商业设施和停车场,其中有一个房车专用停车场,可见在挪威开房车自驾游是最理想的旅行方式。
P32
客轮靠岸,盖朗厄尔村到了。
P33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