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标签:
风景旅游挪威实拍bergen |
分类: 驴影浮光 |
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走到了诺纳斯半岛的尽头。这里也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绿地,没什么诗情画意的人造景观,但一座绿幽幽的林子就如夏日里口干舌燥赶回家看见桌上放着的那块冰镇西瓜,普普通通,却说不出地爽快!
也许是气温低的缘故,感觉这里植物的病虫害比较少,加之日照不是特别暴烈,所以叶子是那种清浅的绿,十分养眼、怡情,本来就很清新的空气到了这里又陡然混杂了大乔木散发出的天然的木香。也许不是香,而是一种洒脱的气质。
林中的绿地保持着舒缓、自然起伏的坡地,令人有想撒野的冲动。
P1
P2
P3
P4
三条黑白相间、活泼好动的边境牧羊犬。
P5
说是训练也好、游戏也罢,就是让边牧们争着捡回扔出去的网球,古老的游戏。
P6
在平台上站了一会儿,身后是走过来的那片绿地;
P8
对岸是卑尔根新衍生出来的边翼
P9
掉头往回走的时候才发现林子里还有一个半身塑像,刚才光顾着看狗而错过了近瞧的机会。
P10
P11
这一带的水路很繁忙,过往船只不断,这样的画面俯拾皆是,用不着刻意捕捉。
P12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即使不拆除也是一道风景线。
P13
这样浪漫的白木房子,即使生活在这里也像是在度假。
P14
北边这条路上不像南边有那么多民居住房,所以经常能看见海湾。
P15
北边的这个海湾里多是客运码头,而货运码头貌似在南边。
P16
房顶上的烟囱和天窗
P17
幌子
P18
有人住的在用房总是粉饰一新的感觉
P19
但根据建筑样式来看,起码也有上百年了。
P20
还是对岸的山坡
P21
越往市内走建筑越密集,开始出现高楼了。
P22
爬上这个山坡就是来时看到的居民区,所以没上去。
P23
喜欢园艺的人家,花不在有多名贵,搭配合适了也很醉人。
P24
居住区里的儿童游乐场
P25
再往前走,就会看见这座戴着绿帽子的卑尔根新教堂(Nykirken)。
P26
名字虽然叫新教堂,但历史已经很久远,最早是1622年由尼尔斯·帕斯克主教兴建的一座“三一教堂”,后改为新教教堂,因此,新教堂的意思就是“新教教会”。
P27
老教堂于1660年毁于火灾,1670年重建;1756年再次发生火灾,1800年浴火重生。二战期间损毁严重,现在看到的教堂建筑除了钟楼部分以外都是战后重建的。
P28
所以教堂内的装饰物都很新,不仅如此,这座教堂还有几个标新立异的地方,所以叫“新教堂”再合适不过了。
P29
现教堂内共有750个位子,稍低于二战前。其中第一个标新立异之处是主祭坛不在教堂的最底部而是正中部,教徒做祷告的席位则分列左右两侧。在欧洲也走了不下几十座教堂,这样的布局还是头次看见。
P30
另一个特色是这座教堂在前任主教的倡导下十分重视拉拢儿童,连彩色玻璃窗都是儿童画风格的。
P31
这时刚过正午十二点,按规定已经到了教堂关门的时间,一对估计是教堂里做义工的老年人还是热情地为鸥做了讲解。原来这座教堂坊间俗称“儿童教堂”,玻璃窗上的儿童画都是附近幼儿园和小学里孩子们的作品。他们还特意打开后面牧师上下讲坛的楼梯门,请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上去看看。
P32
这里就是牧师讲解圣经的地方
P33
讲台前是金色的“洗礼天使”像,教徒的座位在两侧。
P34
二楼回廊上也有座位
P35
回到楼下再看看这座特别的讲坛,刚才上下的楼梯暗藏在后面。
P36
老人特意演示了一番,按动一个按钮后,“洗礼天使”就从上面降了下来。背景中是主祭坛。
P37
在“洗礼天使”手持的花环里放上银质的洗礼盆就可以为新生儿做洗礼了,用后再升上去。这个装置也够新颖别致的吧。据说这样升降的天使从1794年就出现在这座教堂中了,但当时是手动的,二战后重塑了天使像后改为电动升降。
P38
早已经过了教堂关门的时间,不好意思过度打扰老夫妇,匆匆看过后走出新教堂,继续上路。
P39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