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2013-06-10 00:04:04)
标签:

风景

旅游

挪威

实拍

bergen

分类: 驴影浮光

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走到了诺纳斯半岛的尽头。这里也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绿地,没什么诗情画意的人造景观,但一座绿幽幽的林子就如夏日里口干舌燥赶回家看见桌上放着的那块冰镇西瓜,普普通通,却说不出地爽快!

也许是气温低的缘故,感觉这里植物的病虫害比较少,加之日照不是特别暴烈,所以叶子是那种清浅的绿,十分养眼、怡情,本来就很清新的空气到了这里又陡然混杂了大乔木散发出的天然的木香。也许不是香,而是一种洒脱的气质。

 

林中的绿地保持着舒缓、自然起伏的坡地,令人有想撒野的冲动。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

 

 这里也是挪威理工学院海洋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Marine Research)的一角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

 

 远处台阶上的平台就是诺纳斯半岛的最顶头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

 

 用镜头拉近了看看有一个人在训狗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4


三条黑白相间、活泼好动的边境牧羊犬。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5

 

说是训练也好、游戏也罢,就是让边牧们争着捡回扔出去的网球,古老的游戏。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P6


在平台上站了一会儿,身后是走过来的那片绿地;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7

 

 眼前的天空和海面不断地在酝酿着情绪,等待着把坏脾气发泄出来的那一刻。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8

 

对岸是卑尔根新衍生出来的边翼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9

 

掉头往回走的时候才发现林子里还有一个半身塑像,刚才光顾着看狗而错过了近瞧的机会。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0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1

 

这一带的水路很繁忙,过往船只不断,这样的画面俯拾皆是,用不着刻意捕捉。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2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即使不拆除也是一道风景线。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3

 

这样浪漫的白木房子,即使生活在这里也像是在度假。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4

 

北边这条路上不像南边有那么多民居住房,所以经常能看见海湾。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5

 

北边的这个海湾里多是客运码头,而货运码头貌似在南边。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6

 

房顶上的烟囱和天窗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7

 

幌子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8

 

有人住的在用房总是粉饰一新的感觉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19

 

但根据建筑样式来看,起码也有上百年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0

 

还是对岸的山坡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1

 

越往市内走建筑越密集,开始出现高楼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2

 

爬上这个山坡就是来时看到的居民区,所以没上去。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3

 

喜欢园艺的人家,花不在有多名贵,搭配合适了也很醉人。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4

 

居住区里的儿童游乐场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5

 

再往前走,就会看见这座戴着绿帽子的卑尔根新教堂(Nykirken)。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6

 

名字虽然叫新教堂,但历史已经很久远,最早是1622年由尼尔斯·帕斯克主教兴建的一座“三一教堂”,后改为新教教堂,因此,新教堂的意思就是“新教教会”。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7

 

老教堂于1660年毁于火灾,1670年重建;1756年再次发生火灾,1800年浴火重生。二战期间损毁严重,现在看到的教堂建筑除了钟楼部分以外都是战后重建的。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8

 

所以教堂内的装饰物都很新,不仅如此,这座教堂还有几个标新立异的地方,所以叫“新教堂”再合适不过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29

 

现教堂内共有750个位子,稍低于二战前。其中第一个标新立异之处是主祭坛不在教堂的最底部而是正中部,教徒做祷告的席位则分列左右两侧。在欧洲也走了不下几十座教堂,这样的布局还是头次看见。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0

 

另一个特色是这座教堂在前任主教的倡导下十分重视拉拢儿童,连彩色玻璃窗都是儿童画风格的。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1


这时刚过正午十二点,按规定已经到了教堂关门的时间,一对估计是教堂里做义工的老年人还是热情地为鸥做了讲解。原来这座教堂坊间俗称“儿童教堂”,玻璃窗上的儿童画都是附近幼儿园和小学里孩子们的作品。他们还特意打开后面牧师上下讲坛的楼梯门,请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上去看看。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2

 

这里就是牧师讲解圣经的地方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3

 

讲台前是金色的“洗礼天使”像,教徒的座位在两侧。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4

 

二楼回廊上也有座位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5

 

回到楼下再看看这座特别的讲坛,刚才上下的楼梯暗藏在后面。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6

 

老人特意演示了一番,按动一个按钮后,“洗礼天使”就从上面降了下来。背景中是主祭坛。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7

 

在“洗礼天使”手持的花环里放上银质的洗礼盆就可以为新生儿做洗礼了,用后再升上去。这个装置也够新颖别致的吧。据说这样升降的天使从1794年就出现在这座教堂中了,但当时是手动的,二战后重塑了天使像后改为电动升降。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8

 

早已经过了教堂关门的时间,不好意思过度打扰老夫妇,匆匆看过后走出新教堂,继续上路。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1

P39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