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2013-02-25 00:21:44)
标签:

旅游

挪威

风景

原创摄影

odda

分类: 驴影浮光

如果说丹麦的日德兰半岛像是欧洲大陆一个萎缩、退化的阑尾,那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像一只长长翘起来的蝎子尾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但长,而且中部隆起,就像一根法棍面包,将东西两侧的瑞典和挪威永世隔开。东部瑞典的国土相对完整,而西海岸挪威的领土则很零碎,就像法棍面包上的很多裂缝,这些裂缝就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地——峡湾。因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处北寒带高纬度地区,冬季积雪,开春后逐渐融化,雪水顺着山崖流淌而下,在峡湾的两岸挂出无数瀑布,因此,蓝天、青山、碧水、飞瀑和山脚下的红木屋就构成了峡湾景色的基本要素,其特色就是:峡湾中海面的平静与飞瀑激流以及安居的木屋与险绝的山崖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绝无仅有的奇特风景。 

话说那天在温耶(Vinje)等了约半小时后,终于其他两辆大巴也到齐了,乘客们重新组合登车各奔前程,我们的大巴是途经Odda前往卑尔根的。


大巴开出没多久,就爬上了法棍面包的顶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脊背。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1

 

网络资料:

大约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地球上广大地区出现了寒冷气候,人们称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它始于十三世纪,在十七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窗外的景色开始转为荒原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2

 

 盛夏季节里的皑皑白雪,公路两侧分别是两个高原湖。左边是戈隆厄(Grungevantn)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


 右边是图塔克(Tutak)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4


有的人夏季来挪威旅行专门到高山上去看“蓝冰”,那又是一种境界。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5


 不知为什么地上的风景变了,云空也会变脸来配合。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6


几十分钟的行车时间内,窗外不断闪过一座座雪丘和高原湖。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7


 这样的画面缩微地解释了峡湾美景的要素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8


 这一带景致相当美而有特色,如果是自驾游的话可以停车下去好好看看,一定能出风景大片。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9


 瀑布!如果你每看到一次瀑布就大惊小怪地尖叫,不久嗓子就会喊哑、失音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10


因为挪威的瀑布不是一般的多,不是一般的澎湃激荡。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11


下午两点多,车到Odda,放下三五个乘客后就继续上路向卑尔根开去。几秒钟内其他乘客匆匆四散而去,空荡的车站上只剩下孑然一身和地上两个沉甸甸的背包。
旅程计划中在哈当厄峡湾里留下很多盲点,其中之一就是在Odda的住宿没有着落。行前在网上只能查到一家濒临海湾的小宾馆,每晚收费1200克朗,这样的高的门槛与时下的身份很不匹配,门不当户不对,有辱背包族的名声。本想到了这里再找几个当地人问问,总会山前有路的,哪曾想这天恰巧赶上是周六,虽然鼻子下有嘴、嘴里有舌头、舌头会蹩脚地咕嘟几句丹麦语和英语,可周围没人啊,问谁去。
事已至此也不必着急着慌了,还是先把另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搞妥了再说。因为在哈当厄峡湾逗留的时间有富裕,所以还应该在Odda和卑尔根之间再找一处可以游览和住宿的小镇。先挑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叫努尔黑姆松(Norhemsund),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宿地,网上能查到资讯的都是千元以上的饭店。后来在Janne的帮助下好歹在距离Odda以北三十多公里的洛夫特胡斯(Lofthus)终于找到一家廉价的小客栈,于是就把下一站安排在了那里。但问题是那个小镇与Odda之间不属于挪威国家长途汽车运营的线路,只有乘坐地方运营的9路公交车才可以过去,所以在网上查不到行车时刻表,只有在这里的车站上找找看。
时刻表很简单,就是贴在候车厅门外墙上的几张白纸;也很复杂,夏季和冬季、平日和周末运行时间都不一样,此外还分有支线,就是目的地不一样,A线去一个地方,B线走到半途拐向另一个地方,而且所有的地名都像是小恒星那样的陌生。最后终于弄清楚了,第二天(周日)正午十二点有一班车,而且由于洛夫特胡斯离此不远,A线和B线都会经过。

 

搞定了这一段之前未明的前途,心情也放松许多。望着哈当厄峡湾起点这个静谧的小海湾,想起途中在Vinje遇见的那个菲律宾厨师说起,在这里生活七八年了也没见一个中国人来过,一时兴起就把Odda的中文名字命名为“鸥达”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12


鸥虽到达了,可也总不能夜宿在海湾的水面上吧。转过身来再次审视小镇露出的街角,这时才发现街对面有一个小门开着,那里是除了车站公厕外唯一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了,门楣上霍然写着“Tourist Information”(游客信息中心)。额滴神啊,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茫茫黑夜中望见了一盏酥油灯。再次感叹挪威真是一个旅游之国啊,这么个弹丸之地在游客罕至的周末都有为游人服务的设施在营业。
进屋一看,柜台前已经有刚才同车的一对学生摸样的男女青年在问询,这时心里不禁又打起了小九九:这么个麻雀大的小村镇,不会唯一的廉价空房就这么在眼皮底下被人捷足先登了吧。再仔细一听,这种担心完全是鼠肚鸡肠,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背包族,他们打听的内容是这一带步行旅游的区域和线路,以及野外的水是不是可以安全饮用等问题。接待人员解答说,路线有长有短,一天至一周,可按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沿途的水源都是可以安全饮用的,指定区域内野外宿营也是合法的。最后还送给他们一张地图和一本介绍附近风景资源的小册子。
印象深刻的是负责接待游客的挪威小伙子长得别提有多帅气,金发碧眼,身材精悍,开朗热情,英语流利,身高在185-190cm之间,活脱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喀索斯(Narcissis)。他听了亚洲平板脸的诉求后宛然一笑,随即拿起座机电话筒咕噜咕噜说了一阵,然后捂住话筒抬头说,有一家小旅社还剩最后一间,每晚400克朗,要不要。要,当然要!那心情,比小布什听说在地穴里抓到了萨达姆还激动,真恨不得攥起拳头在人家的柜台上狠狠地砸一下。
纳喀索斯放下话筒后起身出门来指路,他指着门前一条上坡的路说,顺着这条路往上走,两公里多处右拐就到了。有两公里多啊,面上不禁露出了难色。纳喀索斯看看背包说,怎么,对你来说两公里不算什么吧?这时忽然想起自己背包族的身份,于是回答,那当然那当然。纳喀索斯一挥手,Ok?走你!


小镇鸥达的商业街在周末大门紧闭,没有一点儿人气。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3

 

坡度很大,而且背着两个重重的双肩背,走不到一半就开始呼哧带喘、汗流浃背了。停下来喘口气,顺便脱下冲锋服拴在背包上,感觉这下有点儿背包族的样子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4


这可真是世界上最长的“两公里多”了,边自我欣赏着背包族的骨气边爬坡,凭着直觉还算没走什么冤枉路就找到了这块指路牌。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5


 附近都是普通的挪威人住家,这是一家人的车库,觉得挺酷。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6


 挪威平地很少,民居大多依山而建。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7

 

这就是当晚投宿的那家私人小旅店,后面深色的是店主的家前面浅色的是客房,楼左侧是进店的露天楼梯。二楼左侧挂着白窗帘的就是那间唯一的空房。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8


 

上楼进店,柜台前有一个按铃,按下按钮后不久店主就到了,大致介绍了一下店内设施,一楼有两间公共浴室和一个厨房,可以自己做饭,厨具、餐具一应俱全,用完自己洗好放回原处即可。房间在二楼,进屋一看虽然不大,但有一个上下双层床和一个小床头柜,床上有被子和枕头,但没有被套等寝具。向店主要,店主说,你没睡袋吗,那要额外付50克朗洗涤费。来都来了,只好认头。
放好行李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浴巾和换洗衣物下楼去冲澡,坐了六七个小时的长途车不说,最后又爬了这段可以申请吉尼斯“最长两公里多”记录的大坡,浑身已经是臭气熏天。洗完澡回屋刚想舒坦一下,忽然想起晚饭还没有着落,最后几块从丹麦家里带来的黑面包三明治也在白天的长途车上吃完了。附近肯定也没有什么超市之类的,刚才上来时看见山下有一家加油站的小商店还开着,于是背起相机和脚架又出门了。

 

挪威人的小花园里也种满各种花草,木房子都是油漆一新。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19


 丹麦最常见的是砖瓦房,而挪威因山地和森林资源丰富,大都是木板房、石片瓦。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0


 石片瓦一律是鱼鳞片状的,也是算是仿生学的产物吧。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21


 这里好像是附近居民的社区活动中心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2


 走着走着又看见峡湾的一角和白雪覆盖的绵延远山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23


 光线不怎么给力,在路边支起了三脚架。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24


 换了几个角度都不太理想,越往下走峡湾的海面越小。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5

 

路过一座废弃已久的水泥场,自从挪威出产丰富的石油后这样高污染的产业就被关闭了。当时如果见过巴尔的摄影作品,也许就钻进去忘了买晚饭这回事儿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6


 靠近小镇中部的地方开始出现公寓式建筑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7


找到加油站后,先在小商店里买了几样简单的必需品,如面包和牛奶等。出门前用信用卡付账时有点被吓傻了,插进信用卡刚要输入密码时,收银台的小姑娘竟然体贴地说不用按密码。果然,卡一插进去就自动结账了。面对挪威这等的便利到底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Odda这个地名最早来自一座附近的老农庄,意思是“岬之角”,后于1200-1250年之间出现了一座同名的木板教堂并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区。附近的山上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但需要很好的脚力和丰富的野外旅行经验,伪背包族只好望而却步仅在峡湾的海湾边随便转转了。

 

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到了海湾一看,有一座超大的REMA 1000超市还开着,进去又补充了一些水果。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28


这里要说说最实惠的旅行食品——香蕉。在挪威虽然水果和蔬菜都很贵,但香蕉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产地往往经济落后,因而价格比其他水果便宜。就像走过的日本和丹麦等其他高物价国家一样,香蕉总有打折的时候。东京街头水果店门口常摆着100-200日元一盘的香蕉,大约五六根的样子,皮虽然开始变黑,但里面绝对没有变质。丹麦超市里也时常推出每一克朗的优惠价香蕉,质量与正常香蕉无异,皮稍微变色的香蕉也许都被丢弃了,很可惜。挪威超市就显然更懂得勤俭节约,变色的香蕉就减价处理,一袋十根,只要7克朗。质量同样绝对没问题,而且这种熟透的香蕉口感更香甜、更合中国人的胃。香蕉含糖高,吃的时候也很方便,在野外饿得快晕了的时候,吃下两根顿时就来了精神。缺点是在常温下不宜长时间保存,行囊较满的时候容易被挤烂。

 

出了超市继续在水边转转,感觉这时候人也稍微多了起来。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29


 对岸是鸥达镇白色的小教堂,后山上挂着两条瀑布。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0


 朝西的东岸有一些光线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31


山坡上应该是新开发的居民区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2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33



左面的平顶建筑应该就是那家每晚1200克朗的小酒店,右侧原木色的矮建筑是公交候车室,墙上贴着的白纸就是那张重要的时刻表。停车场上停满了房车。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34


 看见两个少年在用薯片喂海鸥,觉得他们够奢侈。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35


 他们没说话,也不知是本地人还是游客。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6


嗯,这地方叫鸥达十分传神达意。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P37


再次爬那两公里多往回走,歇脚的时候看看天色还早,就又顺手捏了一张。无奈峡湾与天空光比太大,顾此失彼,要是有一个渐变镜就好了。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8


回到小旅店正好在门口碰见店主,他刚吃过晚饭,面色微醺。就顺便问他在哪儿能很好地观察峡湾和小镇鸥达,他指了指房后的山说,这座山上就可以呀。抬头望了望,感觉很茫然,问:这要多长时间才能爬上去?他说,也就二十来分钟吧。哇塞,但愿这不会是世界上最长的“二十来分钟”吧,当即心下决定明早就去验证一番。


店主还说,你看,这座山峰多像一个仰面长啸的印第安汉子!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39
 

幸亏他酒后话多,不然,不经点拨还真难发现。赶快进厨房煎香肠、灌闷酒,然后早点躺下睡个好觉。

在挪威做背包族的那些日子•2

P40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