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景休闲原创摄影植物园丘园 |
分类: 驴影浮光 |
题记:丘园(Kew Gardens)算不上世界规模最大或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但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位植物或花卉的信徒,那么这里无疑就是你的麦加、你的菩提伽耶、你的耶路撒冷。
丘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在长达二百五十三年的历史道路上一路走来,从当初的萌态到后来的盛极一时、雄踞业首,如今已是步履蹒跚、老态龙锺、江河日下,但仍不失一派母仪天下的慈容怡态。丘园代表着一个曾经属于它的时代:十七世纪以前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所知的植物数量约为6,000种,而在其后的一百年间植物学家新认知的植物就达12,000种以上,这就是丘园诞生的历史环境,可见当时植物园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显赫。每一个新植物带来的轰动效应绝对不亚于美国航天局“好奇号”在火星上的新发现。
P1
我们今天看到红枫(槭树)已经感觉稀松平常,但当时人们会觉得他们远在北美的家乡是那么遥不可及。
P2
丘园是一部厚厚的史书,匆匆翻过之后才觉得对它的理解是那么浅显。
P3
在丘园的西南部有一座漂亮的红砖楼——玛丽安娜•诺斯画廊
P4
玛丽安娜•诺斯画廊(The Marianne North
Gallery)建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收藏和展出玛丽安娜•诺斯和另一位女画家的画作为主。诺斯生前单独在北美、南美、南非和亚洲的许多地方旅行并绘制了几百幅旅途中见到的风景,这在当时对女性来说还是十分罕见的。该画廊成立于1882年,是当时英国仅有的为一位女性兴建的画廊。最后她的作品完整地被丘园收藏并专门建立了这座画廊博物馆。2008至2009年该建筑得到修缮,2009年10月该画廊重新向公众开放。
P5
P5中的现代建筑是雪莉•舍伍德库植物艺术画廊(The Shirley Sherwood Gallery of Botanic Art),于2008年4月开馆,拥有在丘园长期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雪莉•舍伍德博士的藏品,其中包括画家乔治•D•埃雷特(Georg D. Ehret)、皮埃尔•约瑟夫•雷多特(Pierre-Joseph Redouté )和沃尔特•胡德•菲特(Walter Hood Fitch)等人的油画和素描。展品每六个月轮换一次。该画廊隶属于玛丽安娜•诺斯画廊。
从玛丽安娜•诺斯画廊沿着一条小路再向西走,就看到这座“颓败的拱门(Ruined Arch)”。
P6
“颓败的拱门”建于1759年,由威廉·钱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模拟所谓“古罗马风格”设计建造。十八世纪英国流行起一股复古赏旧的风气,因此园林中常常出现风景园林师有意设计的建筑残骸,这些残垣断壁在当时看来很时髦,也成为欣赏园林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条浪漫的难破船,半截哥特式或古典主义的钟塔,废弃的小教堂等都是人们爱不释手的园林素材。
不同寻常的是威廉·钱伯斯爵士设计的这座拱门并不只是一个模拟的废墟,同时也承担着多条路径和桥梁的实际使用职能。此外,这座拱门还可以将在丘园内为打造田园风光饲养的羊和牛等家畜封闭在园内,同时令人遐想起“古代毁灭的罗马帝国、建造城堡的墙砖布满了水垢。”
他设计的“颓败的拱门”共有三个门洞,其中旁边的两个曾一度被封闭为房间,现在再次打开。值得一提的是钱伯森爵士也深谙植物造景,在拱门建成后特意种植了一些常青藤和其他植物,并布置了一些零星的碎石片,给人以该建筑风化严重的视觉印象。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座拱门看起来更富有颓败斑驳的味道了。
P7
看着这座特意“做旧”的拱门,联想起中国篆刻艺术中“破”的神趣。
P8
主门洞里还有一块仿造的花岗岩浮雕
P9
来自澳洲的桉树
P10
循着枝头的秋意向园外走去
P11
P12
P13
峰回路转的园路
P14
秋天应该不是造访丘园的最佳季节,但也少不了这个季节的美色。
P15
这种植物搭配出来的特有色彩只有在这个季节能够体味到。
P16
拉近了看看,70mm的中焦十分有限,哈哈。
P17
出了来时的“维多利亚门”按原路向车站走去
P18
又遭遇那排迷人的汤耗子(town house)
P19
下辈子一定要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门,哪怕是投胎到一条边牧身上去。
P20
归途总是感觉比去的时候短,没走几步就回到了丘园车站前。
P21
站前几家有特色的小商店还没有打烊,这是一家利用植物做“自然美容法”的小店,商家也都在沾丘园的光。
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