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2012-07-27 05:50:35)
标签:

风景

海外

情感

休闲

原创摄影

杂谈

旅游

伦敦

大笨钟

泰晤士河

分类: 驴影浮光

泰晤士河如一条蜿蜒飞舞的大蛇自西向东横亘在伦敦城的正中央,从大体上看将伦敦分为南北两部分。而由于这条大蛇扭动得过于忘情而失态,时而部分卷曲的身段竟变为南北走向,将城市的街巷隔为东西相望的两部分。英国政治、经济和宗教的核心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就位于泰晤士河南北走向河段的西岸。这一带聚集了伦敦甚至全英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元素,如那些早已如雷贯耳的名字:大笨钟、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眼、国会广场以及英国政府各大部委的办公地等等。如果说每一个地方都像钻石般璀璨,其堆积起来的就是一顶举世无双的皇冠;如果说大伦敦区是一个躯体,他的面孔就长在这里。

 

东西两岸是动与静、庄与谐、古典与新潮的对决。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

 

网络资料:

伦敦(英文: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英格兰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建立了这座都市。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城市的核心地区伦敦市,仍保持着自中世纪起就划分的界限。然而,最晚自十九世纪起,“伦敦”这个名称同时也代表围绕着伦敦市开发的周围地区。这些卫星城市构成了伦敦的都会区和大伦敦区。
伦敦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是四大世界级国际大都会之一。但是伦敦在英国一直未获城市地位,正式来说算不上是城市(其心脏地带伦敦市和威斯敏斯特市才是城市),但因为自十八世纪起她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之一,一般人都误以为其是一整座城市。
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2005年,大伦敦的人口总数为750万,若包括都会区的人口则超过1200万人,约与法国巴黎都会区规模接近。

历史沿革: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兴建的小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伦蒂尼恩。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伦蒂尼恩遭弃城,撒克逊人于今奥德威治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名为伦敦维克的城镇。直到公元九至十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度复苏。
伦敦逐渐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十七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的是,死于此场大火的只有20来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世界第二大教堂圣保罗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动工的。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络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区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新建的建筑使伦敦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市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市。
伦敦最近几十年来的大变化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持续性猛烈轰炸,期间逾5万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的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处。
二十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12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品质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行政区划分:

大伦敦地区(Greater London)由大伦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负责规划和管理,另外与33个区政府分享地方行政权力。
大伦敦政府由一个直选产生的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领导,并由一个25人的伦敦市议会(London Assembly)监督。33个区政府由伦敦市法团(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及伦敦自治市议会(London Borough Councils)管理。
伦敦市法团属下有伦敦市(City of London)。伦敦自治市议会属下有32个伦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其中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自称为城市(City),泰晤士河畔京士顿区(Kingston upon Thames)及肯辛顿-切尔西区(Kensington and Chelsea)自称为皇家自治市(Royal Borough);但这些都只是名称上的分别,在行政上仍属于“伦敦自治市”等级,并没有特权。
伦敦市和众自治市属于标准一级行政区——单一管理区(Unitary Authority)之一。虽然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但在实际行政上,伦敦市法团比其他伦敦自治市议会拥有更多的行政权力,例如拥有土地权及独立的警察团队。
根据内伦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Education Authority)定义,33个行政区中,靠近中心的12个被合称为内伦敦(Inner London),外围的20个合称为外伦敦(Outer London)。

主要旅游景点:
旅游业是英国最大的产业之一,而伦敦是全球最繁忙的旅游城市之一,2003年,旅游业为伦敦提供了35万个工作机会。其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市内,主要有:
大本钟(Big Ben)
英航伦敦眼(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Horse Guards Parade)
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
伦敦水族馆(London Aquarium )
伦敦动物园(London Zoo)
查令十字(Charing Cross)
中国城(China Town,又常称为“华埠”)
科芬园(Covent Garden)
唐宁街(Downing St.)与唐宁街10号官邸
哈洛德百货公司(Harrods)与骑士桥(Knightsbridge)商店区
贝尔法斯特号博物馆(HMS Belfast Museum)
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
海德公园(Hyde Park)
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
伦敦地牢(The London Dungeon)
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伦敦大火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自然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皮卡地里圆环(Piccadilly Circus)与摄政街(Regent St.)
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泰德艺廊(Tate Gallery)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
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
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威斯敏斯特教堂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伦敦市徽

网络资料:

泰晤士河(英语:River Thames),位于英格兰东南,源自科茨科尔德山(Cotswold Hills),大致向东流,流经伦敦,在诺尔(Nore)注入北海。全长约338公里,为英国第二长河,次于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伦敦地标之一。

 

伦敦是如此的庞大而纷杂,如果说伦敦有一百个地标就能找到一百个,如果说伦敦只有一个地标,那么这个尊贵的头衔就非“大笨钟”莫属了。

 

话归前传,从利物浦街站几经辗转找到位于伦敦东北郊伊尔福德(Ilford)的小旅馆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拜拜泰晤士河畔的大笨钟。

伦敦虽大,但公交系统十分发达。由于我们计划的是六天游,因此买了一张公交周卡,这样的做法有几大优点:公交卡可在有效期间内无限制地乘坐指定区域内(区域大小可在购票时自选)所有火车、地铁、城铁、双层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这样就不必再为前往某地计算交通成本再纠结。同时可以节省很多询价、购票时间;不必随身准备大量零钱或被找回大量零钱。至于经济方面的实惠就更别提了。

 

从地铁站钻出来第一眼就被镇呆了。这大笨钟大是大,可灵气四射,一点也不笨呀。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

 

网络资料:

大笨钟(英语:Big Ben,或翻译成大本钟、大鹏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大笨钟原先只指钟塔内的铜钟,但后来演变成指整座钟塔,即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的昵称。大笨钟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95米,钟直径9英尺,重13.5吨,用人工上发条,每15分钟响一次。自从兴建地铁朱比利线之后大笨钟受其影响,最近测量显示大本钟朝西北方向倾斜约半米。
大笨钟的命名来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称来自于本杰明·豪尔爵士。
大笨钟于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国最大的钟。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
每年的夏季与冬天时间转换时会把钟停止,进行零件的修补、交换,钟的调音等。
2012年6月26日,英国政府宣布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六十周年,将大笨钟所在的钟楼正式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明朝的计成在其论著《园冶》里有一句名言:景物因人成胜概。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大笨钟的文化内涵确定了其至高无上的显赫地位。

大笨钟是英国人庆祝新年的福地,届时收音机和电视都会实况转播它的钟声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同样,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大笨钟的钟声传出表示第11个月、第11天的第11个小时,举国开始2分钟的默哀。
大笨钟还可用来说明光速和音速的分别。如果你站在钟楼下,听到大笨钟的钟声比钟被敲响时的时间慢约六分之一秒。可是如果把一个扩音器放在钟附近并用无线电把钟声传至很远的地方,这个地方会比那站在钟楼下的人更早听到钟声。

 

之前见过太多大笨钟的模型或缩微纪念品,见了“真佛”后所有山寨版都显得太粗浅了。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3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4

大笨钟南侧绵延的英国国会建筑群剪影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5

从横跨泰晤士河的威斯敏斯特大桥(Westminster Bridge)看到的“伦敦眼”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6

 

网络资料:

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又称为千禧之轮(Millennium Wheel)是世界上首座、也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443英尺),竖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面向坐拥国会大楼与大笨钟的威斯敏斯特。
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全部设有空调并不能打开窗户。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转一圈需用时30分钟。缓慢的回转速度,让摩天轮不停驶也能让乘客自由上下乘坐舱,不过老人、伤残人士等上下时也可作短暂停驶。

 

那天是周日,游人如织,桥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堆中东或土耳其人在玩骗钱的小把戏,千万别卷入其中。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7

 

伦敦眼旁边的建筑叫“县政厅”(County Hall),其中有伦敦电影博物馆(Lundun Film Museum)、画廊及各种餐饮店和五星级宾馆。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8

 

伦敦县政厅为一栋以波特兰石材(Portland stone)为表面铺装的六层楼建筑,设计者为拉尔夫·诺特(Ralph Knott),风格取自爱德华七世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于1911年开工建设,1922年建成。其后于1933年和1936年进行了扩建,直到1974年才终告完工。 


泰晤士河的水面不如想象中的气韵生动,比较中庸。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9

那天运气不错,天色绝好,坐在伦敦眼上定能体会到“极目楚天舒”的妙处。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0

走到大桥中央,正好赶上这个尽得天时地利的时间窗,按快门的右手食指不禁兴奋得有些颤抖。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1

天赐良机的国会大厦版“日环食”,怎么也得再来一张。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2

刚才看着圆圆的大眼睛现在眯成了一条缝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3

桥头立着一个雄狮的石像,是英国某大银行(记得是南方银行)捐赠的。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4

夕阳西下的平射光正好增加了雕塑的层次感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5

背影也很迷人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P16

走到这里有两个选择,向北或向南。北面人头攒动,看来是热闹之处,但出于拍片子的考虑果断选择了向南。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7

先在桥北拍了几张逆光,桥上透明的玻璃灯罩与大笨钟遥相呼应,打破了画面的死闷。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P18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19

桥南一则顺光,二则游人稀少便于安心选景,而且国会大厦建筑就在正对面,景物要素十分丰富。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0

在伦敦游玩的这几天都是“走”的感觉,只有这天傍晚心清气闲地像泡吧或老北京人说的泡澡堂子一样“泡”在泰晤士河畔(“泡”字还有诸多其他用法,不在此列),死活都不想再走开。

 

夕阳洗刷中的威斯敏斯特大桥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1

对岸的国会大厦建筑群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2 

 

桥南道路虽窄,但只有步履匆匆的路人,反倒显得安静多了。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P23

知道吗,妞儿对你是这样地一往情深,你就别再瞎猜了。咳,真拿这个只顾美食不顾美女的家伙没法子。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4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5

时值十月下旬,悬铃木(英国梧桐)的叶子已经开始有些泛黄。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6

泰晤士河上游的摩登建筑与繁忙的河运,一静一动,在落日的余晖中交错。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7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8

暮色中的大笨钟如同一位看破红尘的世纪老人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29

晚霞像焰火一样将最后的美艳呈现在那天有幸在场的人们,光线的变化以秒为单位。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30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31

望着这样的美景,再次对自己的选择感到万幸甚至有些后怕:如果当时随波逐流混入桥北的人流中,这次的伦敦行不知要贬值几成呢。

走在伦敦2•黄昏,泡在泰晤士河畔(上)

P32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