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瑞士2•晨光扮靓巴塞尔(上)

标签:
风景海外旅游原创摄影休闲情感杂谈瑞士巴塞尔basel |
分类: 驴影浮光 |
资深旅欧博友小巴不良在上篇的评论栏中评说道:“瑞士的城市都让人失望,美的是乡间,尤其是雪山。”此话确有见地。
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尔是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但在风景资源异常丰富的瑞士历来就算不上什么旅游胜地。但既然路过这里还是要抓紧机会顺访一下,正好可以观察一番普通瑞士城市市民的生活环境。
虽然夜里在硬板床上躺下的比较晚,一楼的“重金属”还不时入耳敲打着神经,但早上六点多还是爬起来拎起相机出去遛个早儿,感受一下晨光中南欧的斑驳陆离。
瑞士大城市的居民住在这样的居民楼里,虽然没有私家花园,但木制露台上的花植仍可见其热爱园艺的程度。
P1
网络资料:
巴塞尔(又称为巴泽尔,德:Basel,法:Bâle,意:Basilea)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苏黎世和日内瓦),为巴塞尔城市州的首府,坐落于瑞士西北的三国交界处,西北邻法国阿尔萨斯,东北与德国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脉接壤;莱茵河在此东注北涌穿城而去,将巴塞尔一分为二,左岸称为大巴塞尔(Grossbasel),是经济商业及购物中心;右岸称为小巴塞尔(Kleinbasel),主要是花店、画室、工艺坊、以及以精致木台供应奶酪小食和饮品咖啡厅所组成的休闲区。早期的巴塞尔从传统的纺织业和印染场起步,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
巴塞尔市的核心部分是围绕着市政大厅及十四世纪建成的巴塞尔大学展开的。街道狭窄,因被莱茵河隔断而建设的多座桥梁是巴塞尔的特色之一。为了保护老城区,游客进入市中心只能搭乘电车而没有任何其他机动交通工具。巴塞尔市人口约有16万,是全国主要的航运口岸。巴塞尔还是一个烟囱指天、吊车鹤立的工业城市,但又不失其妩媚之处,市内公园棋布,绿地片片,加以古建风姿独特,莱茵河穿流市区,为周围的自然环境增色不少。由于巴塞尔位于莱茵河谷,地中海空气穿过罗纳河谷(Rhonetal)越过勃艮第之门,为这里带来了温和的气候,因此巴塞尔被称为中欧“天气最好”的城市。
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Novartis)和霍夫曼·罗氏集团(Hoffmann - La
Roche)为首的瑞士最大的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位于巴塞尔附近的穆滕茨(Muttenz)是全欧洲最大的铁路调路及分路车站。巴塞尔港是瑞士仅有的由莱茵河畔向北海的出口,巴塞尔机场Mullhouse
Freiburg是与邻近的法国共同管理的,位于法国境内,由一条高速公路连接瑞士。
巴塞尔市的博物馆众多,且涵盖主题相当广泛,尤其以丰富的艺术收藏见长。巴塞尔的文物收藏与推广活动可回溯到16世纪。从1980年代起,许多私人收藏也开始对外展出。巴塞尔工业的发达和她自古以来学术研究的繁荣不无关系。该市还设有瑞士最古老的大学,自古以来印刷业和出版业就很发达。它对艺术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人到这里来只是为了到美术馆看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另外,这里的音乐学院也相当闻名。
今日巴塞尔拥有超过20间的博物馆。其中包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Basel),馆藏以十九与二十世纪的艺术品见称,其中还包括毕加索的展览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收藏也非常丰富。
巴塞尔市徽
巴塞尔市亦即巴塞尔州的的市徽是一个镶嵌在白色的背景上向左弯曲的黑色主教权杖。权杖向下渐宽,末端是三个尖角,中间部分被三个线条隔断。徽章柄由狮子、原始人、天使和自十五世纪的蛇妖——一只公鸡头和蛇尾形状的龙组成。
由于地缘的关系,巴塞尔是一座非常德国化的城市,当地的居民当然也是以说德语为主。
P2
晨光中苦心经营的小蜘蛛,逆光中好不容易才合上焦为这位“网络工作者”捏下两张。
P3
一夜撒网,好像血本无归没什么收成。难道这里干净得连苍蝇蚊子都绝种了?
P4
街头一座用建筑废墟改建的儿童游戏园,残垣断壁,却又收拾得井井有条。
P5
周日晨间行人稀少,间或驶过的有轨电车也是空空荡荡的,活脱一条从石缝里爬出来晒太阳的大蜈蚣。
P6
整个城市依然在晨光中酣睡着
P7
载着街景的有轨电车
P8
街道中央笔直而锃亮的路轨
P9
巴塞尔圣灵教堂(Basel Heiliggeistkirche)
P10
这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建于1912年,外型建筑风格和内部装潢都属于新哥特式,明显受到德国南部教堂建筑的影响,教堂内部的雕塑也由来自德国弗莱堡(Freiburg)的雕塑家路易•库班内克(Louis Kubanek)和他的一位伙伴共同完成。因为时间太早,教堂还没有开门,在外面彷徨一阵就离开了。

P11
居民楼上的垂直绿化
P12
P13
这时遇到一位刚家门里走出来遛狗的中年妇女,她主动过来用英语打招呼,说一楼那个阳光初染的阳台就是她的家,并告知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可以俯视巴塞尔市区全景。这以后的几天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瑞士人对游客的热情和善待,因为他们深知游客对当地意味着什么,不像在我们内地的很多地方,操着本国语言向当地同胞打听个路有时都很难。宰客就是宰自己,只有短视的人才看不到这一点。
P14
木栅栏投下的身影与落叶落花们玩儿到了一处
P15
上山的路上遇见一丛月见草,以前在北京的小花园里种过,这次在瑞士各地见到很多,只拍下这一张微距。
P16
光打出头枝
P17
小山坡不很高,登山的小路转了几个弯就登顶了。远方山峦下是莱茵河北岸的小巴塞尔,近前是大巴塞尔市区。
P18
右侧的尖塔就是刚才路过的圣灵教堂和闪烁着笔直电车路轨的Thiersteinerallee大街。
P19
从山坡上观察到巴塞尔市区的核心部分貌似在这个方向,一会下山过去转转。
P20
随后在下山时选择了朝向主市区方向的另一条路
P21
风尘不及晨梳洗,高立山梁为放歌。
P22
青丝怎堪红玉簪,坠向碧流谁人拾。
P23
楼宇之间大树阴翳,盛夏的午间定然送来习习清凉。
P24
阳台不是封上作为储物间,而是开发成小型的私家花园。
P25
这一带的民居不奢华,但也不失情调。
P26
一身磊落清见底,哪片阳光哪片阴。
P27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