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师傅包饺子记

标签:
休闲杂谈风俗情感 |
分类: 食不厌精 |
师傅笨,包回饺子可真不易,遂以小文记之。
上次包饺子是旧年里的正月初五了,时隔近一年谁叫咱又认老理儿,死切摆列要吃这“破五的饺子”呢。
中午和语伴见面后顺路上那家稍远的“三朵花”超市花15克朗买了一棵不包心的大白菜,正赶上大葱打折,又花8克朗买了四大棵的一捆。先说说这里的大葱,丹麦语叫“porre”,扁叶子,准确的中文名应该叫“韭葱”或“扁叶葱”,个头儿不小,微辣,只是少了亲切的葱香。
下午六点整开始和面,因为丹麦的白面麦麸多、偏软,包饺子不够筋道,所以和面时打进了一个鸡蛋。然后利用醒面的功夫出门买猪肉馅。鲜猪肉馅17克朗一斤,标明脂肪含量22%,在这里算是比较肥的了,所以也便宜些,但看起来还是鲜红的,包饺子正合适。麻烦的是这里的猪肉都不是“注水肉”,因此打馅的时候要浇不少凉水(当然有鸡汤最好)。饺子馅里还放了些国内带来的干虾米,稍微用清水泡泡,不要剁得太碎。这手是从一位山东出身的师嫂那里学来的,她包的饺子在朋友圈内很有人气。这里要顺便抱怨几句,现在这虾米怎么不那么干了,隔了几个月打开还是湿软的,气味也是一团臭气烘烘,还夹杂着很多虾皮……
剁白菜还是中国式菜刀最合适,有一定分量。铛、铛、铛,当菜刀在砧板上紧锣密鼓地敲起来时,厨房里回响起爵士鼓的鼓点。回想起小时候每到周末或年节的傍晚,楼道里也会传出各家包饺子剁菜的欢快声,彼伏此起,越紧密年味儿越浓。
七点整开始擀皮儿包饺子,揪几子、擀皮儿、挤饺子一条龙。这其中擀皮儿是弱项,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这上了,且擀出的饺子皮儿形状千奇百怪,这会儿擀出一张看着像澳洲的版图,下张也许就是非洲大陆,这其中鸡心、猪腰子或是枫叶更是不计其数,反正只要不是智力或越南地图就算合格。好在咱挤饺子的功夫还算了得,挤完放在烤箱的烤盘里排成几排一看,个个都是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八点十分齐活开吃,比上次快了二十分钟。你也可以说,一年才进步了二十分钟,你也可以说第二次比第一次进步了二十分钟。
观者:“个儿小了不少。”,顿时感到莫大的鼓舞。
食者:“嗯,好吃。”尽管说这话时嘴里叼着一只烫饺子,含混不清不说,有点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嫌疑,但还是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样,顿时感到莫大的荣耀。
虽说这饺子的个头儿还没有小巧到扔进嘴里可以荡秋千的地步,但即使不是大嘴也尽可以一口一个地吃。
咧这么大嘴可不是为了装填笨师傅包的大饺子。
三口饺子一口大瓣儿蒜,这种老社员盘腿儿坐在热炕头上的感觉真是太妙啦,就是饺子馅儿里少了几根能彻底改变命运的韭菜。此外,没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之类的,只有白不刺啦的苹果醋;佐餐的也没有带劲儿的牛二或衡水老白干,只有一杯清纯的杜松子酒(Dry
Jin)充数。
八十多个饺子转眼间撑出一家三口的肚儿歪。还剩下些饺子馅怎么办?只好今晚加把力再圆它一顿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前一篇:荷兰四月天24•海牙拾零
后一篇:荷兰四月天25•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