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四月天16•哈莱姆的水上门户

标签:
风景哈莱姆海外实拍文化休闲杂谈景点旅游原创摄影荷兰 |
分类: 驴影浮光 |
今天终于迎来丹麦的初雪。雨夹雪的天气在初冬也常见,但雨、雪、阳光高频轮换的天象还真不多见。当你想趁着天晴出门时,刚下楼就赶上爆雨点,从车棚推出自行车时又开始下雪,好不容易捱到公交站放弃骑车打票上车后,发现车窗外已是一片艳阳天。这天气就像隔着酒桌和你猜拳行令一样狡黠地变换着花样,让你永远猜不出下一把出什么拳,直到你醉得晕晕糊糊、五迷三道。
好在出门时正赶上久违的阳光,得以迎着太阳的光芒走在笔直的内环线上。正午的太阳正好只有人的视平线高低,晃得人只能仰视或俯视,就是不能平视。走着走着脸上竟然察觉出了太阳射线的温暖,不再仅是一只晃眼的高瓦数大灯泡。
P1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哈莱姆的东北部是一个很宽大的河湾,河道走到这里突然变宽,并有几条不同方向的河流汇集到这里。从P1可以看到河汊交道口还设立了红绿灯,可见不太遥远的过去这里水面交通还十分繁忙。向东就是首都阿姆斯特丹了,这里在陆路交通还未发达起来的昔日应是进出哈莱姆的一个主要门户,沿河的Spaarndamseweg大街上自然也就有很多相当养眼的老房子,有机会到哈莱姆一游的朋友不妨在这条街上多走走。
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重大火灾的哈莱姆虽然没有历史很悠久的建筑,但绝对都很奢华。
这家不知为什么挂着西班牙国旗,门楣上的文字也像是西班牙文,看不大懂这种用小舌打转发音的文字。
P4
河两岸风景

P5

P6

P7
路边一座小商亭顶上的雕塑。商亭上的文字Gravestenebrug可翻译为“墓碑桥”吧,与丹麦文几乎一样。

P8
再往前走就看见了这座著名的哈莱姆博物馆

P9
哈莱姆博物馆也叫“泰勒博物馆”,是由荷兰著名的泰勒基金会(Telyer's
Stichting)创办的。
P10
泰勒博物馆是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在彼得•泰勒•范•德•胡斯特(Pieter Tyler van der Hulster,1702年至1778年)的故居上开办的。泰勒是阿姆斯特丹一位苏格兰血统富裕的布商和银行家,他用自己的财富对宗教,艺术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额捐赠。他是门诺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追随者,他去世后将故居不是留给自己的后人而是捐赠给艺术展示事业,1784年在故居基础上扩建了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椭圆形展厅(由建筑师Leendert Viervant设计),并正式成为供公众参观的艺术画廊。现在博物馆中仍陈列着泰勒的画像。
十八世纪该博物馆以展示矿物学收集品和当时的科学仪器为主,化石收藏也很著名。十九世纪博物馆扩大为两个大画廊,主要收藏了荷兰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博物馆顶部雕塑细部

P11
泰勒博物馆除了陈列不拘一格的化石(其中以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始祖鸟化石最为著名)外,矿物质,科学仪器,纪念章,纪念币和绘画也举世闻名,其中包括几幅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的作品。

P12
三角形红白相间的女儿墙是荷兰民居的一大特色吧

P13

P14
西欧水乡

P15
新型建筑也很完美地融合在老街区

P16

P17
任何走进哈莱姆东部的人眼球都会被这座巴肯色教堂(De Bakenesserkerk )独特的钟楼所吸引

P18

P19

这座具有明显女性化特征的教堂原是献给圣母玛丽亚的。有人怀疑这教堂建于十三世纪,而有人说该教堂建于十五世纪,但无疑最初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在1577年荷兰宗教改革后成为基督教教堂。十七世纪时教堂得到扩建,现内部陈列着十九世纪画家约翰内斯•波斯布姆(Johannes Bosboom)的一些绘画作品。
该教堂原有一黑一白两座钟塔,相映成趣,被称为“双塔”,由主持设计了乌得勒支大教堂的建筑师Cornelis de Wael担纲。后发现四个支柱交叉的石头塔重量过大,下面的教堂建筑无法支撑,至1517拆除其中的黑塔而仅留下这座白塔。该塔于1969-1972才恢复报时的钟声。

P21
钟塔的上部白皙如美妇面庞的皓肤,下部的红砖墙如身着暖色的盛装,十分华丽。

P22
教堂不远处看到一丛东方特色的翠竹,十分亲切。

P23
无论造型和色彩看这座教堂都堪称教堂中的巾帼

P24
河对岸有一座“安德里安风车磨房博物馆(Molen De Adriaan Museum)”

P25
P26
很多荷兰民居都没拆掉厚重的木制窗户板,应该不是为了防盗或保温吧。

P27

P28

P29

P30
这样不知名的小教堂更是多如牛毛

P31

P32
回到市中心的圣巴弗教堂,留恋地再拍几张后就开始惦记晚饭的事了。

P33

P34
又见那座已经改为博物馆的老肉市,食欲顿起。
P35
最后晚餐选在一家挤满当地人的烤肉馆,等座位时拍下一张店内情景,天花板上挂满胶木唱片。

P36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