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最阳光的地方(一)•Skagen民俗博物馆(上)

标签:
丹麦风景风俗海外建筑旅游情感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实拍 |
分类: 驴影浮光 |
丹麦语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各组织一次一日游,去年秋天游览了丹麦人心灵胜地耶灵(Jelling)和维京海盗老巢里伯(Ribe),今年春天走访了充满绿色能源的三修岛(Samsø),而这个夏末秋初又安排到日德兰半岛甚至全丹麦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斯卡恩(Skagen)畅游。
斯卡恩是最令人梦想游历的丹麦景点之一,这里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最著名的有两大自然奇观:大西洋和波罗的海澎湃交会的格雷嫩角(Grenen)海滩以及移动的沙丘Råbjerg
P1
斯卡恩被誉为丹麦“最阳光的地方”,
旅游大巴早八点准时从学校出发,沿E45高速路直线北上。从奥胡斯到斯卡恩约220公里,需两个半小时车程,出城后发现早间反方向的车流还是很汹涌,大都是急着赶往奥胡斯市内的上班族。途中的片子是用小DC随拍的。
P2
P3
典型的丹麦郊区景观中少不了风力发电机的身影
P4
一路上,老师们为了免除长途旅行的枯燥,分发了几页歌词,组织大家跟着录音带学唱几首与斯卡恩相关的丹麦歌曲。窗外美景飞逝,车厢内流淌着美妙的音乐,心情随着车轮向北飞奔。
给自己出个难题,试着翻译其中一首歌曲。
原文:
I en lille båd der gynger
sidder jeg og synger,
synger om de ting der gi'r livet værdi.
Jeg kan ikke gå på vandet,
men jeg kan så meget andet,
jeg kan føle mig glad, jeg kan føle mig fri.
Der er forår i min mave,
jeg ved hvad jeg vil lave,
ud og finde fred, fri fra nogen der glor.
Drive rundt ude på fjorden,
med begge ben på jorden,
jeg er godt tilfreds med en pilsner i snoren.
Prøv og mærk hvor luften sitrer,
se på vandet hvor det glitrer,
jeg er duft at tang og tjære,
det er lige til at bære,
tør en fisk på en rist fra et gammelt komfur.
译文:
我坐在一叶荡漾的小舟
歌声随波漂流,
哼唱着赋予生活的价值。
虽然我不能在水中游荡,
但我能感受到更多的欢畅,
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放飞。
春天就在我的胸中,
我不再感到无所适从,
走出去寻找安宁,从狭隘的关注中解脱。
将船儿划向那秀丽的峡湾,
形同双脚坚实地挺立在大地的一端,
我陶醉于用绳子拴着沉在水中冰镇的啤酒。
尝试并感受那空气中微细的颤抖,
望着粼粼波光的闪烁,
我有充裕的时间,忘掉钟表的摆动。
周围弥漫起海藻和烧烤的焦香,
当渔夫们动手把鱼排搬运到,
烘干炉篦下的一口老炉灶。
P5
只有在郊外才能看见彩虹直接落在地平线上的景象。谁家的老虎在娶媳妇?
P6
虽说来到了丹麦最阳光的地方,遗憾的是这个季节已经难得再有好天气了。
第一站参观斯卡恩的民俗博物馆,门前小山坡上晾晒的咸鱼干向游人宣示这里昔日是丹麦最北端的一个小渔村。
P7
天上忽然飘落雨滴,博物馆工作人员(并非渔夫)出来收咸鱼干。他并没有把鱼干收进室内而是放进木桩上挂着的筐里,盖上防雨布,等天晴后再拿出来晒,这样简便的方法很适于当地时雨时晴的天候。
P8
博物馆入口,周围几座红顶黄墙的平房就是馆舍。黄色的砖墙、屋脊上涂上白颜色,这就是斯卡恩民居最大的特色。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先卖个关子。
P9
博物馆收藏的渔民旧居和风车磨房
P10
P11左下图的大木盆不是澡盆而是腌咸鱼用的,铺一层鱼撒一层盐,据说一次可以腌制300公斤。
P11
墙上挂着一个古怪的木装置,据说是当年捕捉海鸥的木夹子。在木棍上挂些鱼肉,然后埋在海滩的沙子里,人藏在不远处的灌木丛后监视,趁海鸥过来吃食时,瞧准时机突然拉动绳索,木夹子就可逮住海鸥。
P12
除了海鸥的肉食用外,翅膀还可用于洗涮炊具,P13右下图挂在剪刀左上方的即是。
P13
一个木盘和一个铁球,不知干什么用的。
博友兼同学丹麦的桔子在留评中做了珍贵的补充,录如下,感谢。
2010-10-08 05:19:45
把铁球放在圆底的木盘------这是用来磨胡椒粉用的,放铁球和胡椒在木盘里,然后摇晃着木盘让铁球来回滚动辗碎胡椒,省力!
P14
博物馆解说员,有时为了等同学们都走后拍照,好多讲解内容没听到,当然丹麦语也还是夹生饭。
P15
斯卡恩最著名的土特产——咸鱼干,据说曾远销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地,现在几乎绝迹,只能在博物馆见识了。
P16
悬在屋顶上的老式油灯,为了防止油滴下来,下面特意做了一个托儿。制作虽不精细,想得还算周到吧。
P17
博物馆的院子里还放着一门锈迹斑斑的铁炮,渔业资源自古就是需要武力来做保障的。
P18
山丘上的风车磨房
P19
利用废旧船板铺就的园路,既渗水、又防滑,视觉效果也独特。
P20
茅屋顶上开的天窗
P21
俭朴的起居室、卧室。
P22
厨房一角
P23
另一个展厅里展示着有关渔船的林林总总。一进门就看到各种昔日挂在船头的保护神,竟然也都是女性,想起福建沿海一带和台湾等地信奉的妈祖。
P24
P25
P26
老式手风琴
P27
P28
里间的天花板上挂满了各国渔船的牌子,从文字上看来自俄国、英国、瑞典、挪威、芬兰、波兰……等等国家,据说都是在附近海域失事的渔船。在气象预报不发达的过去,捕鱼是风险极高的行业,出海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养家糊口。
P29
P30
墙壁上记录着部分渔船失事的时间和遇难的人数
P31
屋子中央陈列着一条大型渔船上的救生木船
P32
房梁上悬挂着老式皮制的救生衣。
P33
P34
当丹麦的捕鱼船武装到牙齿的时候,丹麦近海的鱼虾随之也就绝迹了。未完待续。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