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五地纪行30•别了,布拉格城堡山

标签:
风景风俗海外建筑景点旅游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布拉格城堡山 |
分类: 驴影浮光 |
布拉格城堡山上镶金嵌银、堆珠砌宝,堪称一块龙盘虎踞之地,一个仍然具有生命的文化古迹。这个文韬武略的帝国经营上千年的老巢,岂是一个对欧洲文化生疏的亚洲游客半天走马观花泛泛游可搜罗尽的?不过是领略了些皮毛吧。
好在博友里有不少饱学之士暗助,勘误、纠错、一路扶持,这才是博客的正道,也是鸥当初写博的初衷,在此一并感谢。
圣维特教堂南侧的教堂周围还围拢着许多各式经典的建筑,多与宗教有关。
网络资料:
圣乔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亚第一个女修道院,曾在18世纪被拆除改建为军营,现在为国家艺廊,收藏14至17世纪的捷克艺术作品,包括哥德艺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P4
网络资料:
有双塔的红色教堂就是圣乔治教堂,圣乔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罗马式建筑,920年完成后扩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

网络资料:
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北京王府井大街有一座罗马式天主教堂,三座圆拱形堡上立着三个十字架,北京人称为:东堂。它最早建于清顺治十二年。
圣乔治教堂正面
P6
圣乔治教堂背面
P7
这座露台栏杆上的雕塑应该也很有些年头了,浑身散发着布拉格浑厚的历史气息。
圣经中的哪位人物?即使参考了博友小巴不良的《旅欧须知——欧洲教堂中常见的圣人形象及特征》一文也没认出来P10是何方神圣。

P12
P13
下山选择了另一条路,顺拍了其他雕塑小品和街景。



欧洲很难见到荷花,来自古埃及的睡莲是水池中的主人。
从布拉格城堡的雉堞观望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的圆顶,沧桑之感惹泪沾襟。

P21
最后,从城堡山的半山腰再次俯瞰布拉格。P22下方的红房顶是瓦伦斯坦宫的宫殿区。
P22
P23右下的大院子是城堡山游程的起点——瓦伦斯坦花园带方形水池的中庭。
P23
另一位资深旅欧博友北角山妖说得千真万确:在路上,风景再好的地方,都不是你的目的地不是你的家,你必须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别了,布拉格城堡山,下一站就是P24中人头攒动的查理士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