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晒晒奥胡斯大学
标签:
风景风俗海外景点情感文化原创摄影杂谈建筑大学校园 |
分类: 驴影浮光 |
博友“地球上的石头”(本人博客首页“博友天地”中有链接)于1991年来丹麦留学,是一位丹麦语专家、丹麦通,在这方面可谓是鸥的“老前辈”。虽然她已经在旧金山定居十几年,但仍念念不忘初到海外游学、在奥胡斯消磨的短暂日子,近日发表博文《石头姐姐在奥胡斯(Aarhus)
首先来看看石头JJ老照片里背景中的建筑,那栋大楼依然健在,一切并未沧海桑田,只不过原来低矮的幼树长得高大了、扯出更多的浓荫。鸥每天上下学都打这儿经过。
石头JJ在博文中将这几栋楼说明为奥胡斯大学的教学楼,不知是她被旧金山湾的海风吹得年头多了呢,还是这些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更,反正现在是几栋居住建筑。
有关奥胡斯大学的详细情况石头JJ已经说明得很详细,只在此做一些补充说明,所以本文题目定为“也晒晒”,欲知奥胡斯大学详情者请阅读石头JJ的博文。
从本地报纸上得知,由于近年经济危机造成就业机会锐减,很多本地青年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转而攻读大学。今年奥胡斯大学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大幅度扩招,达到5,500人,超过历史最高的2007年。丹麦大学本科一般要读4-5年,因此估算全校本科生人数在2、3万人,加上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和教辅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大学的总人数应在4-5万左右,如果再把家属们涵盖进来就更多了。因此,把总人口仅有30万出头的奥胡斯称为“大学城”实不为过。
奥胡斯大学不像国内的大学那样有一个明确范围的“校园区”,但林林总总的教学建筑基本都散漫地分布在奥胡斯城北的山坡上。其中有两个比较集中的区域,都是开放式的,既无围墙更没有保安和门卫,鸥擅自定名为“黄楼区”和“红楼区”,前者历史较久远,而后者新潮时尚。
奥胡斯大学成立于1928年,与欧洲许多著名大学相比历史并不悠久,但奥胡斯大学为什么没有任何老建筑呢?正好前几个星期免费发送的Århus Onsday报纸解释了这个疑惑:二战期间奥胡斯大学是盖世太保的总部所在地,于1945年被英勇的英国空军夷平。
黄楼区基本是围绕一片池塘和起伏的绿地展开的,区域内碧草浓荫,几乎所有建筑上都爬满了地锦、常春藤等垂直绿化植物,学习环境可谓十分自然、舒适。
这是唯一一栋传统风格的建筑——建于1910年的“维克多楼”。
维克多楼是以VICTOR
ALBECK(1896-1933,丹麦名医,与达尔文有深交,生前捐赠大量达尔文珍贵手稿,现存放于奥胡斯大学国家图书馆)命名的,现在是奥胡斯大学的医学图书馆和研究生院培训中心。
大学的食堂。
胡须邋遢的爬墙虎很长时间没有修剪了,一楼是餐厅和咖啡座。
远端的高建筑就是附属于奥胡斯大学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丹麦第二大图书馆。
黄楼区外围是城市快速路。
一栋教学楼入口处的浮雕。
马路对面还有一些建筑,估计是后来扩建出去的,但建筑风格与黄楼区十分接近。
另一座食堂。
红楼区位于黄楼区的西北方向,与黄楼区相比建筑风格时髦多了,但绿化效果和自然风情却薄弱不少,估计两者建设的时间大约相差四、五十年。
红砖与玻璃的组合,透明和不透明的变化衍生出虚与实的对比、柔和刚的相济。
黄楼区的正北、红楼区的正东隔马路是奥胡斯大学附属医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