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熏火燎的周末

标签:
风景风俗海外情感文化 |
分类: 日出日落 |
安姐(Annemarie)是老婆部门里的秘书,由于这里的人事设置中没有什么行政管理的职位,因此秘书一职很重要,在科室里维系着老板与属下、沟通着外界与内部,是一个部门的神经中枢。她为人热情、行事缜密,我们一家经常受到她的关照。
六月中旬,筹划着为每天在学校和家之间要来回奔波15公里的儿子买一辆新自行车,安姐听说后就按着我们提供的广告信息给商店打电话,得知这种自行车之所以便宜,主要是买回后需要自己进行简单的组装。这下可有点犯难了,一是那家店离家有几公里远,买了搬回家不是不可能,但还是费些周折;二是组装自行车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我们这个简单而临时性的家里没有;三嘛,本人常被家人戏称为“笨师傅”,心灵手不巧。其实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安姐主动提出不但开车接送我们来回,而且她老公亨哥(Henrik)可以帮我们组装,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嘛。
为了答谢安姐这次超越职务范围的帮助,我们在家里宴请安姐和亨哥品尝了一顿纯手工的家庭式中国菜。做菜者无意,品食者有心,事后他们说连汤带菜一共吃了八道菜,并约请我们一家去他们家共享一顿烧烤。
好日子像欢快的河水转眼就淌到了眼前。
安姐家被一棵四株合抱的老橡树掩映着,素墙、墨黑的木屋顶,很有“姥姥家”那种安详的气质。随便提一句,他们的一双女儿已经飞出了凤凰窝,大女儿在挪威的奥斯陆研习雕塑艺术,小女儿在哥本哈根学护理。
迎门一盆绣球花(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与主人一样,素雅中流露出待客的热情。
进门、宾主寒暄后先去花园里转了转。虽然他们家花园以种植餐桌上的蔬菜、各色莓子和香草为主,但还是能间或捕捉到一些赏心悦目的。
大丽花,已经快谢了,花瓣的色彩搭配很别致,可惜只能拍到逆光的。
几种菊科的小花虽东零西散,拾在一起也还耐看。
硕大的蜜蜂令人怀疑是和马蜂杂交培育出来的。
走进家里参观一下,最大的感触是室内装修虽然简洁、充满现代气息,但几件颇有年头的摆设不但增添了分量,也同时彰显了主人的审美倾向和品味。
底楼墙上停摆的老钟,看来并不是为了看时间的。
二搂的落地钟据说年代更久远。
年代最古老的是这个榉木柜子,是亨哥从父辈继承的传家宝。打开侧面的板子可当桌面,里面还有很多小抽屉。遗憾的是爱清洁的主人把它擦拭得过于干净了。
钥匙孔的铜饰有王冠的图案,难道这个老柜子还真有些来历不成?
在花园里可以享受夏日余晖的一侧,主人已精心设下了款客的餐桌。
头盘色拉:自家花园里现摘的西红柿、雪白的希腊奶酪(Feta)、水绿的小葱花、盐水橄榄和香芹叶。
安姐亲手烘焙的面包。
大家举起各自的饮料互致Skål!(干杯)后,一边掐着松软的面包,一边拉着家常。第一道烤菜已经在炭火上嗞嗞作响,不时飘过蛋白质焦糊的香味。
揭开一角偷瞄一眼,原来是三文鱼。
入盘后插一叶茴香菜、搅撒点盐和胡椒,嗯——,鲜美!原汁原味。连平日见了海鲜就皱眉头的儿子也干净爽快地吃下一整块。
第二道烤菜是羊脊排,说白了就是连皮带骨的羊里脊肉。
主人照例还是把最肥美的一块让给了过来,瞧这成色、瞧这火候,真地道。里脊肉是最鲜嫩的部位,皮的部分已经被烤得焦脆。即使没有孜然粉和辣椒粉佐餐却半点也不膻。
这时主人又端出了两个搭配烤肉的配菜。燕麦、杏脯和南瓜子三样在中国人看来毫不相干的食材拌在一起。
煮土豆和扁豆。从扁豆的姿态可以看出主人很早就着手准备、一根一根精心装盘。土豆是传统的主要食品之一,品种多、味道好,因而很多富有丹麦特色的美食都离不开土豆。
同样来自花园的蔬菜色拉配在烤牛排的盘中很促食欲。
烤香肠,虽然已经很饱,但主人的盛情难却,就充一回大肚汉吧。
餐后主人提议游览一下附近的环境,散散步、爬一座小山。看来丹麦的主人都有这个习惯,一来“饭后百步走”宜于健康,二来让客人不仅同享他们的美食,也分享一下他们生活的优美环境。
走出不远就有四座这样的小山包,我们登上了其中之一。
野花野草如村姑、放牛娃般天然无饰,自然是野趣横生。
回程走了另一条路,路过一座高中农场。
回来后主人又端出了餐后甜点:香草冰激凌浇自产醋栗浓汁,配两片白兰瓜。然后宾主回到屋内边品咖啡和糕点边闲聊,直至时近午夜才告辞出来。
一个漫长而愉快的周末傍晚,共享用了三道拌菜、四道烤菜外加一道甜点,竟然不多不少也是八道菜,安姐和亨哥还真是很有心计的人啊。
回到家时皓月当空,这才猛然感到最近白天的时间回缩得真是好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