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散策·新年·新雪·新天鹅堡2

标签:
情感风景杂谈海外旅游文化原创摄影风俗高天鹅堡 |
分类: 驴影浮光 |
大部头戏剧的最后高潮都是由一曲曲前奏和步步展开的情节铺垫起来的。先是引人注目、随后引人入胜,再调一调胃口,最后一举将全剧推向高潮。套用中国老八股的“起、承、转、合”竟也说得通。以天鹅堡景区为例,菲森市边一座小山岗上的高天鹅堡可称为景区的“起”;一路步行上山,峰回路转、远眺近观,可视为“承”;位于巅峰巉崄的新天鹅堡参观内容丰富,堪当“转”之重任;最后,在天鹅湖湖畔形成全剧的一统之“合”。
网络资料:
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称“老天鹅堡”或“霍恩施万高城堡”,与新天鹅堡隔山相望,毗邻菲森市。高天鹅堡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块瑰宝,早在十二世纪刚刚建成后就迎来了它的伟大时期,并成为当时宫廷抒情诗的中心题材。城堡的主人和建造者是施万高的骑士。施万高的西尔波特是留下姓名的众多骑士之一,也是《海德堡歌曲集》(亦被称作《马奈塞手抄本》)中的宫廷抒情诗人。
十六世纪时,施万高的骑士全部去世了,城堡濒于坍塌,并于1800年至1809年拿破仑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城堡地理位置极佳,当时的王储马克西米连,也就是后来的马克西米连二世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国王的父亲,将废墟购买下来,并于1832年至1836年修葺一新。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参与了重建工作,诸如莫里兹·冯·施温德(Moritz von Schwind),多米尼克·克瓦里欧(Domenico Quaglio)等。
与新天鹅堡相比,高天鹅堡的外观也许不够新奇浪漫,但却独显充满王者霸气的庄严与尊贵。所处的山丘的绝对高度虽然并不十分高,但由于游人的视角很低,因而保存了那份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