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平时生老病死人情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我和木船结婚三十多年,只是在第一年我妈在我这里去世经历了一次大事,但三十年前的丧事加上我和木船刚结婚,我在本地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只有木船的一些朋友帮忙处理了后事,并没有什么大的人情来往,后面的三十年可以说我们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大事了。
这次妞结婚可以说是我和木船操办的一件大事,由于我在本地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了,我们单位的老师有二百多人,虽然我已经退休两年了,但单位离家近多年的情谊也是很难断的,大家几乎可以随时在超市菜场就可能遇到,加上我这些年来的学生,我指的是关系密切的学生,并不是参加过婚礼的学生就有很多,所以我在妞结婚时经过再三筛选还是邀请了十二桌我的同事朋友加学生,木船由于本身就是坐地户,同学朋友同事加起来有七八桌,外加妞他们两个的同学朋友和我们的亲戚,共计订了26桌备两桌,后来由于情况突变,我们的亲戚大部分没有来(我的亲戚都不在本地,临时取消了宾馆的预定),包括妞的大伯伯和舅舅等都没有到场,妞的外地同学朋友无法到场,我的部分朋友也因为突然加班的工作关系或身体原因无法到场,直到前一天中午确定22桌,婚礼当天开席的过程中临时决定少开两桌,最后酒席是开了二十桌。酒店大厅最开始就说最多放二十六桌,两桌放到里面的包间,后来由于桌数减少,大厅里就感觉不到拥挤而是整个场面变得很轻松愉快,人流上也没有很大的压迫感。整场婚礼按原计划顺利举行,席间宾客甚欢,尤其是我的老同事们有一部分已经不在本校或退休大家都好久不见,此次相见大家频频敬酒交流很是快乐。
吉日的第二天,我们又回请了帮忙的朋友两桌,这个是计划之内的,由于酒席少开了两桌,我们也就直接消费了。至此整个婚礼圆满结束。后期我又请了一部分没有到场的朋友们吃饭,表示答谢。
当天晚上宾客散去,我和木船做了最后的礼金清点工作。我们当地的礼金往来的习惯是回礼高于来礼,换句话说就是之前我们去吃过喜酒的朋友这次来吃妞的喜酒礼金会略高于我们封出去的金额。比如我们封一千元的礼金回礼一般就会是一千二起步,根据时间的长短加上去的额度也有所不同。近几年我们一般封婚礼的金额是二千元,我们收到的回礼大部分在二千五六这个样子。也有高的,我们二十年前封礼一千元,这次回礼是五千元,还有前几年封三千元的回礼是六千元。我们自己至亲的礼金也都高于封礼很多。当然也有个别回礼数少于我们封礼的,其中一个是平过。加上很多没有来的朋友礼金都是封过来,因此我们此次给妞办的婚礼收礼大于支出的费用。可能很多朋友都说婚礼本身就是可以有余的,其实不然,由于现在婚宴规格较高酒水价格上涨,我之前朋友办酒就有支出大于收礼的。其实不管是高于还是低于都是一场人情,人家来了就是捧场支持大家共同完成任务是人情,将来还回去就是还债,还欠下的人情债而已。
但不管怎样,礼金上面看人心,有些地方是原数返回的,就是来多少回多少不增加。这可能就是各地的习惯不同罢了。
其实即使是在杭州各地区的风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刚来南方的时候就发现了。比如相隔几里路方言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