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婚族,恐婚心理揭秘

(2009-12-29 21:56:11)
标签:

新报风尚网

炫色男女

情感生活

曹浩

专栏

  恐婚族,恐婚心理揭秘        

文\曹浩     (新报风尚网专栏)

    两个年轻人要结婚了,男的在婚姻登记处徘徊,女孩子一脸惶恐,说你真的爱我吗?男孩子说那是当然啊,但是在两个人去领结婚证的一瞬间,当结婚证的大红章咔的一声盖下去的时候,女孩子还是感觉心头震了一下。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婚前男方的位置都比较被动,所以当婚后男方的位置变为拥有时,心态就会比较积极,而女方则是从个体走向了所属,以前的自信就会慢慢下降,这种关系的改变会带来落差感,而这种巨大的落差感会导致女性在婚前比男性有更多的焦虑。

    如果一个人觉得人长大了就是应该恋爱结婚,人不结婚就是不幸福的,那么带着这样的概念去生活倒是容易接受,但是细细品位,生活远没有这么简单,有些时候并不是你想嫁就嫁想结婚就结婚,再说也不能保证这结婚后就一定能幸福啊?或者为了幸福你要付出很多代价,当人一想到这个的时候,就会变得清醒。

    虽然前不久的一个调查证明:婚后的幸福感要比单身时的幸福感强,但这只是百分比高而已,并不代表有婚姻的人都幸福。在婚姻中,法律界定的关系比较复杂,牵扯的责任义务也很明确,很多社会性的东西会衍生出来。有了冲突,怎么办?矛盾来了,如何解决?这代价会比较大:要离婚,要分财产,要协商抚养孩子的问题。

    于是我想到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然这话也不全对,假如大家在婚姻中有一份经营意识,那么婚姻也不一定就把爱情丧失了,婚姻虽然不是爱情绝对的保护天地,但它也可以使爱情发展,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婚姻可以是爱情的延续。”

    很多人自称有婚姻恐惧症,轻易给自己贴上标签,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是:会更加弱化内心的力量,让自己对婚姻更加焦虑。其实前来咨询的多数人中,并没有真正标准的婚姻恐惧症,多数人在婚前其实是渴望婚姻的,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对,谈及婚姻时还会产生一种轻度的兴奋。

    心理学认为婚姻恐惧或许与早年的亲密关系发展有一定关系,有个叫肖萍(化名)的女生,由于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经常体验到一种矛盾的感受,依恋与分离、安全与害怕、亲密与冷漠,所以长大后的她在陌生人面前行为得体,情绪稳定,但与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就容易自我挫败,不自信,言行不能自如。研究也证明:最能走入婚姻的爱情是恋爱的前两年,因为相处久了,互相探索与好奇的动机就丧失殆尽,结婚的意愿也就变得低下。

    在婚姻恐惧症的人群中,有些是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负面宣传的牺牲品,媒体经常就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进行各种讨论,这种社会氛围会促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对婚姻有更多的顾虑,无形当中也就会让他们体验到一种更大的压力。

    婚前同居也是对婚姻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由于现在人们对同居问题大多持宽容态度,所以同居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未婚青年对婚姻的期待心理相当程度地减弱,年轻人由于同居而对婚姻失去新鲜感,反而对婚后责任产生了更多的考虑,由此便表现出对结婚的恐惧;当然有些人也过于理性,把这个世界看得太透,觉得很现实很残忍,所以不想结婚;还有些人内心有创伤,对感情过敏,所以也不想结婚,但是不管一个女人对婚姻有多么恐惧,她总会遇到一个让她感觉安全而又有耐心的男人,给她慢慢地“脱敏”,直至平息她内心的恐惧。

 


                                                                  2009年12月29日新报风尚网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