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2013-10-22 17:50:49)
标签:

草原王

嘎其嘎

斯乐格楞

松迪

定居点

分类: 五色游记

路过松迪家

 

大清早天蒙蒙亮时,我跑到团部营子东边草滩上拍了一通朝霞,七点钟四嘎打来电话,邀我们去他家喝早茶。

进到四嘎家的商店,郭老太太已经到了,桌上的早点颇丰富:奶茶、奶豆腐、手把肉、炸果子、麻花、点心和糖果,充满草原牧区的早茶特色。

他家的奶豆腐不大像是牧民家里做的样子,而且口味上也有些不同。四嘎告诉我们现在营子里有奶食店买奶豆腐,很多年轻一代人的牧民都懒得像老辈人那样挤很多牛奶,做很多奶豆腐、黄油和嚼寇,而是够吃即可。所以不再像早年那样严格控制牛犊的吃奶量,如是,如今的牛犊要比当年我们放牛时体重增长得快,发育的也好。我在营子里看到当年生产的小牛犊,还真是个头很大呢。

屋里还有一个小伙子,我昨天在去老尹头家的路上遇见过他,那时他歪戴着一顶很女气的乳白色渔夫小帽,骑了个摩托,见到郭老太太,停下车歪歪的趴在车把上聊了两句,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很有些痞气。四嘎告诉我他名叫“满达”,是老桑布的外孙子,他妈妈是老桑布的二闺女谢春芳,今天就是叫他来给我们开车去哈廷陶布高。

呵呵,不错啊,是老朋友的后人,我心里踏实了。

喝完早茶,出门看车,那是一辆白2023越野车,马力大、底盘高、四轮驱动,在这里被牧人们称为“草原王”。四嘎说,他家的车是面包车,跑不了野路,他向巴图达赖的孙子借了这辆越野车,老巴图达赖生前也是老牧场的领导之一。汽车开到加油站加油,这是兵团时期的团部发电厂。四嘎说车和司机都不用付费,我就坚持付了油钱,因为计划还要去南边的帕布盖淖尔和查干温都尔山,两天的路程大约二三百里地,我想应该把油箱加满,“穷家富路”嘛,结果加了四百多块钱的汽油。这里的汽油很贵的,比国家标定的油价几乎翻了一番。

汽车一路向北进入了熟悉的白音温都尔草原。向北的东路要过宝日格斯台河,过老农队、老台日牧分场场部,从白音温都尔老分场场部东边奔北到当年的老弱畜点、莫勒黑淖勒,到哈廷陶布高。西路是过嘎其嘎(也称半截山,蒙语的大概意思是很难走的断崖)、乌兰哈达山、浩勒包、白音温都尔老分场部(老三连连部),到哈廷陶布高。我计划的行程要去嘎其嘎、乌兰哈达山、浩勒包和白音温都尔老分场部,就走西路。

http://s2/mw690/001GIJj6ty6DCOZFAd301&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草甸

 

车开到嘎其嘎时,看到从大路到半截子山之间交错着草场的铁丝网围栏,好像这块山地是几家牧民草场的分界地。满达说现在的草场分给了各家,属于私人领地,不能随便闯入,必须得到主人同意才能进入,不知嘎其嘎划在哪位牧民的草场里,因为今天还要有好几个地方要去,只好忍痛放弃重游嘎其嘎的念想。

http://s10/mw690/001GIJj6ty6DCP1TWdz29&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一览三山  嘎其嘎.乌兰哈达.浩勒包 

 

当年我曾专门到嘎其嘎崖下探秘。陡峭的山崖紧傍着宝日格斯台河,河水在这里将河道冲漩成一个U字形的河湾,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在崖脚窄窄的河岸上,骑马走来,河畔涝塔子地里密密匝匝的芦苇遮蔽了头顶的蓝天,置身荫荫的苇塘间,大夏天里也能感觉到丝丝的寒意。

翻过嘎其嘎的山梁,西坡上就是心驰神往的乌兰哈达山。满达说乌兰哈达山如今是松迪家的草场,需要问问主人是否同意我们上山。遂将车子开到铁丝围栏里一座砖瓦房院落前,恰见走出一位牧民大姐,进春说她好像认识她。

http://s1/mw690/001GIJj6ty6DCPaHe4o30&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定居点

 

我们打招呼问候,满达用蒙语介绍我们是老北京知青,她立即很热情的用汉话与我们攀谈,很自豪的拉着我们参观房后的小树林,然后邀请我们到家里小坐。

http://s16/mw690/001GIJj6ty6DCPe5R1l7f&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自豪的杨树林

 

老伴与她套了半天磁,她记得进春当年在医院药房工作,进春则想起她经常去医院拿药。我悄悄问满达此为何人,满达说她是松迪的老伴,名为“斯乐格楞”。

http://s8/mw690/001GIJj6ty6DCPi1Ecn57&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我和斯乐格楞满达在院门前合影 

 

她听我们说想登乌兰哈达山,很痛快的答应下来:“乌兰哈达是我们家的草场,如果是外人,那是不可以上去的,但是你们不是外人,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去。”后来我听满达和门德讲了关于乌兰哈达这些年的传奇,才弄懂个中的缘由。原来这些年不知是什么人传说这山上有宝藏,招来不少人来此“挖宝”,有些人交钱公开挖掘,有些人则是乘月黑风高夜盗挖,这倒使得松迪家得到一笔颇为可观的额外收入。这事儿闹腾了几年,也没见挖出什么宝来,渐渐也就平息了。即便如此,松迪家至今还是对乌兰哈达山严加看管,决不允许外来人们随便上山。

院子里正房窗下前有一架锅状电视天线和一面太阳能电池板,日常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的用电都是由这块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用这种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配合发电蓄储电能,储电能力高,电压稳定,可比早些年牧民单一使用风力发电科技含量高多了。

http://s4/mw690/001GIJj6ty6DCPHMpbB03&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草原定居点

 

庭院里水泥铺地,地当间一口机井,合上电闸清亮的井水就可以源源而出。

http://s2/mw690/001GIJj6ty6DCPKOmS561&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深水机井

 

院子旁边有一块菜园子,种着各种蔬菜和玉米。这使我想起我们到草原第二年的夏天,我和老谢、老咪几个知青打零工时,曾在分场部西边开了一片菜地,种上了小白菜、胡萝卜、土豆子,秋天时即以失败告终。相比之下,如今的牧民真是本事大进啊!斯乐格楞得意洋洋的拉着我和进春到玉米丛中拍照,看来如今的牧民们已不满足于草原的绿色,也更喜欢一切庄稼蔬菜和树木的绿色。

http://s13/mw690/001GIJj6ty6DCPOxB5Wbc&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绿色的满足

斯乐格楞请我们进屋,很自豪的告诉我们,她为三个儿子每家盖了一栋同样大小、同一格局、同样结构的砖瓦房。这个定居点是长子斯琴的家,松迪老两口现在和老三蒙克家同住在另一个定居点,就在北边不远处。

http://s10/mw690/001GIJj6ty6DCPUNGbff9&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很现代的家居很现代的联络手段

 

房间里的陈设很现代化,冰箱、电视、CD机、暖气、吊灯、水磨石地板,一应俱全,绝不逊于城市住宅的水平。斯乐格楞一直在拨打手机,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给大孙子门德和蒙克打电话,让他们马上赶回来。

很快,两个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飞驰而来,我们在来的路上曾远远见到过他们奔团部营子去。斯乐格楞告诉我们,她前些日子去了克旗的热水汤,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亲自带我们上山,并告诉我们:“他们两个是我的孙子,一会儿就让大孙子门德带你们上山。”又告诉门德哥儿俩:“他们是袁爷爷的朋友,是北京来的爷爷、奶奶。”门德很礼貌的叫了我一声“孟爷爷”,呵呵……

http://s8/mw690/001GIJj6ty6DCQ0HRyv57&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进春 满达 斯乐格楞及她的孙辈们合影

 

我们在房前合影留念后,满达开车由门德领路上到半山腰,然后徒步上山。在乌兰哈达山上拍了很多照片后,我才搞明白乌兰哈达山是松迪长子家的草场,所以才要由长孙门德带路。看来斯乐格楞虽然是这个家族的掌门人,但涉及到各家草场的具体事情,还是要由草场主人家来办。很讲民主也很讲法制啊!

http://s10/mw690/001GIJj6ty6DCQ36sLn69&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合影

 

下山见时,斯乐格楞从山坡上走下来,在草场铁丝网围栏路口边上的草丛里摸索着什么,她神秘兮兮的招手把进春喊了过去,原来是她捡的一包极鲜的鸡腿蘑,这种蘑菇虽然赶不上白蘑,但也绝对是至尊鲜美一级的菌类,这包鲜蘑就送给了进春。围栏里草场深处建有相傍的两个院落,这是松迪老两口和老三的家。

http://s15/mw690/001GIJj6ty6DCQ6f7xc8e&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蘑菇轻情意重


我们先去拜访了松迪。松迪家原是台日牧分场的牧民,我与他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或可能在放牧时迎面碰上打个招呼问候一下,或可能在兵团时期到我们铁匠炉打点什么铁器有一面之交。但是因为他早年是从坝前迁居到宝日格斯台,汉话好,与知青的关系很自然的就近些。又松迪与老袁的关系极好,老袁退休后几乎每年都要驾车回牧场拜访他家。且进春与斯乐格楞也有“医患”之交,如是,我的蒙话大大的不好,逼得松迪一家人用汉话和我交流,却也很是交融。老汉的心里很是惭愧啊!

松迪老两口仍在牧业定居初期一明两暗的老屋里,还是土炕、炕桌、卧柜的老套形式,想来他们老两口把心思和财力都放到子孙们的身上了。

http://s6/mw690/001GIJj6ty6DCQsjpRjf5&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在松迪斯乐格楞老两口的房前合影

 

松迪盘腿坐在炕上,神态有些呆滞,尽失当年的英俊机敏,据说是酗酒过度所致,这叫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当我看一张几位牧场和兵团老职工合影的照片时,指着其中一位说是×××时,松迪却用十分清楚的汉话说:“他不是×××,他是王玉才。”呵呵,看来他对往事和故人记得还是很清楚的。我心里又舒服些了。据老袁的回忆,斯乐格楞嫁给松迪时,松迪的家境极为贫困,蒙古包里夏季是不铺地毡的,只铺着苇席。我想可能是要省着地毡到天冷时再用。看到现在他们家的富足境况,可以见得斯乐格楞是很有能力的家庭主妇。

稍坐了一会儿,斯乐格楞兴致勃勃的领着我们到后院蒙克的家。

http://s8/mw690/001GIJj6ty6DCQg6pUj57&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不偏不倚  给儿子们盖的房屋一模一样

 

老三家的房子和老大家果然如同双胞胎一般,只是室内铝合金隔段门窗的位置和家具不尽相同,毕竟要按各自的喜好去布置一下。由此可见松迪和斯乐格楞的治家之道。蒙克家的院旁也都有一片菜园子,虽然有几棵树,但相比斯琴家房后葱郁的小树林显得可怜多了。

http://s9/mw690/001GIJj6ty6DCQilxGgb8&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松迪家的菜园子

 

老三蒙克这个季节正在帕布盖淖勒“走场”(即我们当年所说的“走浩特”),我们来到他家时,他是接到母亲的“懿旨”后,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儿疾驰六七十里地刚刚赶到。

我们在乌兰哈达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又渴又乏,正好在蒙克家痛喝了一气奶茶,吃了点儿奶豆腐,很快恢复了体力。我奇怪他家的畜群怎么不是在自家的草场上放牧,却跑到帕布盖淖勒放牧,有传言说坝前阿鲁科尔沁旗的牧人曾经有占据这一带的想法,甚至有人说这一带已经划归阿旗了。蒙克他们能在那里租草场放牧,那么这一带还是应该归属宝日格斯台草原的。蒙克告诉我,他们租的那片草场,租期是5年,一次性交付6万元的租金。我正想明天去帕布盖淖勒,遂与他约定,第二天去他家喝茶。

http://s2/mw690/001GIJj6ty6DCQkXxjH31&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老三从六七十里地外的帕布盖淖日赶来


我们休息到十二点多,斯乐格楞从卧柜里翻出三件那种叫做“特勒格”的缎子面夹蒙古袍,给我找出一条天蓝色的腰带,当年发给知青的腰带就是这个颜色的。如今腰上别着手机、计步器等物件,系腰带时尽显笨拙,全无昔日在腰间系上一丈多长腰带时的潇洒。

http://s6/mw690/001GIJj6ty6DCQwSBjn15&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草丛中


http://s5/mw690/001GIJj6ty6DCR5WmBC54&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蓝天 飞云 绿草 我们 还有牛粪


http://s14/mw690/001GIJj6ty6DCR62cvX9d&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背靠浩勒包

 

http://s11/mw690/001GIJj6ty6DCR63Sjg2a&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东山做背景


http://s2/mw690/001GIJj6ty6DCR6dh4tb1&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莘莘原上草


http://s15/mw690/001GIJj6ty6DCRliXYa9e&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我们从草原来


在斯乐格楞认为很美的几个地点拍了些照后,我提议在松迪老两口家门前合影留念。

http://s8/mw690/001GIJj6ty6DCQCmY2Hc7&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

与松迪 斯乐格楞及部分子孙合影

 

http://s7/mw690/001GIJj6ty6DCQEisCO46&690 宝日格斯台  (三)" TITLE="旅行漫记  宝日格斯台  (三)" />年轻时的松迪上排左一 斯乐格楞上排右二一家

索格德尔上排左二 胡都特上排左三一家

照片源自:知青老照片

 

据老袁的回忆,斯乐格楞嫁给松迪时,松迪的家境极为贫困,蒙古包里夏季是不铺地毡的,只铺着苇席。我想可能是要省着地毡到天冷时再用。看到现在他们家的富足境况,虽然松迪饮酒伤身,但是松迪家族如今还是人丁畜群双兴旺,足可以见得斯乐格楞真是一位有很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家庭主妇啊。

之后,我们由门德带路,开车直奔哈廷陶布高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