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的利润质量可能正在恶化征兆

(2012-02-12 10:04:59)
标签:

杂谈

    以下方面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可能正在恶化:

    (一)企业扩张过快。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寻求扩张。在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有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正是由于对自己业务领域的熟悉,企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走向多样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对开拓的其他领域不论从技术、管理还是市场等多方面的规律有逐步适应、探索的过程。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扩张过快,涉及的领域过多、过宽,那么,企业在这个时期所获得的利润状况可能正在恶化。

    (二)企业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自己的决策而改变其规模的成本,如研究和开发成本、广告费支出等。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支出,此类支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利。如果企业在总规模或相对于营业收入的规模而降低此类成本的话,应该属于反常压缩。这种压缩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当期的利润规模而降低或推迟了本应发生的支出。

    (三)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则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按照会计的一致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企业也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但是,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此时的目的就有可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报表利润。因此,在企业面临不良的经营状况,而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恰恰又有利于企业报表利润的改善状态下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被认为是企业利润状况恶化的一种信号。在企业的管理层曾经有过利用会计手段改善其报表的财务状况的“前科”时更是如此。

    (四)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的不正常变长。应收账款是因企业赊销而引起的债权。在企业赊销政策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应该与企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应保持稳定。但是,必须注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还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采用的信用政策有关(尤其对那些产品在市场上可替换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放宽信用政策(放松对顾客信誉的审查、放宽收账期),将会刺激销售,增加应收账款的规模、延长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的不正常变长,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其营业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过宽的信用政策,可以刺激企业营业收入的立即增长。但是,企业也面临着未来大量发生坏账的风险。

    (五)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在存货周转过于缓慢的情况下,表明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存货控制或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的营业收入的条件下,存货周转越慢,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也就越多。过多的存货占用,除了占用资金、引起企业过去和未来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外,还会使企业发生过多的存货损失以及存货保管成本。

    (六)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的不正常延长。应付账款是因企业赊购商品或其他存货而引起的债务。在企业供货商赊销政策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应该与企业的采购规模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在企业产销较为平稳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还应该与企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企业的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应保持稳定。但是,如果企业的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供货商也没有主动放宽赊销的信用政策,则企业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的不正常延长,就是企业支付能力恶化、资产质量恶化、利润质量恶化的表现。

  (七)企业无形资产规模的不正常增加。从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一般惯例来看,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应计入发生当期的利润表,冲减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无形资产列示的无形资产主要是企业从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出现无形资产的不正常增加,则有可能是因为收入不足以弥补应当归于当期的花费或开支,企业为了减少研究和开发支出对利润表的冲击而利用这些虚拟资产将费用资本化。

    (八)企业的业绩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一般来说,企业有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形成企业利润总额的支点。在正常情况下,上述三类应当在利润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种比例的形成也应当反应企业各类活动的实际。但是,在企业主要利润增长点潜力挖尽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就有可能通过非主营业务实现的利润来弥补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不足。例如,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出售利得来增加利润,或大量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以求近期盈利等。显然,这类活动在短期内使企业维持住表面繁荣的同时,还会使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受到冲击。

    (九)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从企业目前的会计实践来看,企业应当在其对外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上为短期债权、短期投资、存货以及长期投资计提贬值准备,此外,企业还要对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企业计提贬值准备以及计提折旧的幅度,取决于企业对有关资产贬值程度的主观认识以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在企业期望利润高估的会计期间,企业往往选择计提较低的准备和折旧。这就等于把应当由现在或以前负担的费用或损失人为地推移到企业未来的会计期间,从而导致企业的后劲不足。因此,以计提过低准备和折旧的方法使企业利润得到的业绩,不应获得好评。

    (十)企业利润表中的经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出现不正常的降低。企业利润表中的经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基本上可以分成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其中,固定部分包括折旧费、人头费等不随企业业务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变动部分则是指那些随企业业务变化而变化的费用。这样,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总费用将随企业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不太可能发生随着企业业务的增长而降低费用的情况。但是,在实务中,经常会发现在一些企业的利润表中,收入项目增加、费用项目降低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完全可以怀疑那是企业在报表中“调”出利润的痕迹。

    (十一)企业举债过度。企业举债过度,除了发展、扩张性原因以外,还有可能是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难以获得正常的现金流量的支持。在回款不利、难以支付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现金流量的情况下,企业只能依靠扩大贷款规模来解决。

    (十二)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报告出现异常。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定期向企业的股东报送财务报告。企业的股东也将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应该指出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任务主要在于向企业的股东就企业报表编制情况出具意见。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企业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注册会计师一般不轻易失去客户。只有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与企业管理者就报表编制出现重大意见分歧、难以继续合作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才有可能主动放弃客户。因此,对于变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考虑企业的管理层在报表编制上的行为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方面,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将根据自己的审计情况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拒绝表达意见的审计报告之中的一种。应该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较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较高。如果出现其他三种报告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审计报告异常的长,含有异常的措辞,提及重要的不确定性,公布日期比正常的要晚,或者指出审计人员发生变化,均表明企业与注册会计师在报表编制上或者出现重大分歧、或者注册会计师难以找到相关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很难对企业利润的质量作出较高的评价。

    (十三)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企业的股东投资 建立企业,或者出资购买企业的股权,主要目的有:获取现金股利;控制被持股企业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耐心持有以实现投资的增值;等等。企业的经营者满足上述股东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支付现金股利。但是,企业要想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企业应有足够的可供分配利润;第二,企业要有足够的货币支付能力。显然,企业如果出现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情况,不论企业如何解释,我们首先应当考虑企业没有现金支付能力,或者表明企业的管理层对未来的前景信心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