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寻乐——牧童日记选(上卷)》自序
(2024-01-09 14:24:08)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教育收藏 |
分类: 散文 |
一般来说,名人才编印日记,草根蚁民是不编印日记的——因为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当然,小说体裁中有一种日记体小说,那已经不是纪实的日记,而是文学体裁中的种表现形式。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编年史的《春秋》,可以说记载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各国王侯将相这些名人的“日记”,只不过这些“日记”不是他们自己记的,而是由(鲁国)史官记的而已。
立德、立功、立言的名人们,因为他们的活动与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外交、民生、人生信仰等密切相关,读者通过读他们的日记,既可以了解许多历史事件的事实,也可以由此窥视这些名人的思想脉搏,研究他们的方方面面,从而把握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说到主旋律,许多人都认为歌功颂德、紧跟政治形势就是主旋律。这是一种浅薄的狭隘的错误认识。南宋末年蒙古人要统一中国,文天祥拒降元朝写下了《正气歌》。你说想统一中国的蒙古人是主旋律呢?还是以身殉国写下《正气歌》的文天祥是主旋律呢?“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你说弑君的赵穿、崔杼是主旋律呢?还是记下“赵盾(赵盾为相,弑君的赵穿乃其弟)弑其君”的董狐、记下“崔杼弑其君”的齐太史四兄弟(为此三个被杀)是主旋律呢?秦要灭楚统一中国,屈原赋《离骚》而投江自沉,你说秦统一中国是主旋律呢?还是赋《离骚》自沉的屈原是主旋律呢?康乾盛世,生活在康乾盛世的曹雪芹却唱响封建大厦倾颓的挽歌,你说康乾盛世是主旋律呢?还是为康乾盛世唱挽歌的曹雪芹是主旋律呢?
说到当下,揭露阴暗现象、抨击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为正义鸣冤叫屈、揭黑抨恶你说是不是主旋律呢?要写主旋律是无庸罝疑的、正确的,但不能鹦鹉学舌、机械而狭隘地乱点鸳鸯谱。
草根蚁民死得伟大、壮烈或冤枉的,死后日志也是可以公开出版的。雷锋殉职以后,他的日志公开出版,使国人了解了雷锋精神。张志新冤狱平反,她的事迹公开披露,她的日志也公开出版,国人也终于知道了她是坚持真理的民族脊梁。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死后她父亲为她出版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写的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录,也是德军占领下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身为草根蚁民的我,编辑这些日记,这完全是为我自己编的。正像有些人老了,去写回忆录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些身为草根蚁民的人,不也在写回忆录吗?不同的是,写的还要去写,而我只是把以前写的编编而已。
或许有人说,编这些有意义吗?我前面说过: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于社会说的。但于我,自然是有价值与意义的。这意义与价值,倒不一定要向读者诸君公开了。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三日下午草于揭东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