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如何闯过求学路上的两大险滩的[续篇]
(2014-08-04 16:01:16)
标签:
女儿我女儿考试求学路险滩 |
分类: 散文 |
女儿是如何闯过求学路上的两大险滩的[续篇]
牧童
哀莫大于心死。这不仅是对于成年人而言,同样也适用于少年人。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希望而绝望了,那么就成行尸走肉,虽活犹死。
我当时对女儿的引导,首先是要燃起她对生活的希望。不去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是空洞的说教。我是以她身边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即她的父母叔伯姨舅姐妹做例子,进行具体入微的分析。这些人原来的基点和条件基本相同,为什么现实状况会如此不同?那就是因为知识层次不同。知识层次的不同,决定了社会分工即赚钱方式的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不同。这种基点的不同,还会形成良性发展与恶性发展这两种不同的循环,而社会现实是残酷且无情的,它的基本规律是弱肉强食与适者生存。所以,切不可等到老大徒伤悲,再来后悔少壮不努力。从现在起,你要咬紧牙关,用四年时间拼搏,力争考上大学,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十四岁的女儿应该是把我的引导听进心里去了,而且也理解了,化为行动了。否则,一个初二学年末学校的常规测试文化课各科成绩全不及格的人,是不可能仅用一年就考上县次重点高中的。
人所承受的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个懂得生活的人,首先必须懂得如何释放压力。
十五岁的女儿刚上高中,我的家庭又遭遇一次天灾人祸,而那人祸更甚于天灾,连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为了家庭为了未来更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释放压力转移压力。翌年暑假,女儿十六岁时,我第一次带她远行,到华东漫游,以释放压力,调整转换心境。在漫游过程中,我时时引导她放眼世界放眼自然,时时引导她要如何看待人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再燃她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继续为她鼓劲。
后来,女儿读书期间,她自己又游历了不少地方。
十八岁的女儿考上大学,翌年暑假,我带她去海南,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农场访问,一方面是为了她高考前我对她的一句承诺,一方面也是想增长她的阅历,当然也免不了对她加以引导。上了大学的女儿,我必须让她知道自己的长处,比加,我对她说,高考一批录取的考生,如果和你同读中文或文科,进入大学以后,有可能就比不上你了。因为高考录取是以总分优胜,进入大学读的是专业课,而你语文是强项,读起来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然,读大学是为了就业,但读得好不等于就业就好,这是不能划等号的,所以,你要多参加实践,多了解研究社会,这更为重要,如此等等。
二十二岁的女儿大学本科毕业并继续升学读研究生。终于在今年六月研究生毕业并参加她自己选择的工作了。
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其中有一点是为广大家长及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或借鉴。试想想: 如果我让女儿勉力读完初中然后辍学打工,她的人生如何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初中生和一个研究生的人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当时让女儿留级,是好还是坏呢?我还是那句话,不留级不一定会影响其升学,而留级不一定有效果,弄不好还适得其反,如果挫伤了她的自信,那么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出现,而且留级又决不是问题的焦点,因为我对学校与学生太了解了,此不赘。
如果在高考前我女儿休学回家养病时,我表现出失望与担忧,都有可能影响到我女儿的情绪或加大加重她的心理压力,那么,她的调整心态与发挥能力都将大打折扣,高考分数和录取线就将不同了。在这种一连串的连锁影响之下,她后来的发展就有可能朝向另一方向而去了。所以一步不慎,一言不慎,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身为家长者,能不慎乎?
女儿高考前,有一亲戚问过她考试的分数,然后曾辗转对我说,我女儿的成绩很一般,言外之意是我女儿高考估计考不上,并以另一学生原在班中属上层,结果中考什么也考不上为实例佐证。
殊不知这是一种特别外行的糊涂观。因为,学校不同,班级不同,考试性质与形式不同,那结果的成绩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很复杂,没有长篇大论难以说清楚,兹不赘。仅就考试成绩而言,名为考试,但实则有真假之别。比如初三高三中高考模拟考为真,而平时的学期学年末考试则为假——相比相对而言。这假,也就是指它反映不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中高考模拟考,那是严格的国家级的一流考试与评卷,而学期学年末考试,那是学校或班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常规工作而进行的形式上的考试与评卷,决不能同日而语。
这种特别外行的糊涂观到了我这里即被封杀,如果传到我女儿耳里,那么多少肯定要产生影响。而她又缺乏上面我所说的对学校考试的理性的本质的认识,当然产生的就可能是负面影响了。所以,作为家长,要了解子女平时的成绩,也要从内行人那里去了解,千万别误了自己的子女。
而且,大多数考生,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因为他/她们缺乏横向比较。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午草于隐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