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镇朝创作活动年谱》后记
(2013-10-20 17:12:55)
标签:
于隐庐后记图片出版社现象 |
分类: 序跋 |
《陈镇朝创作活动年谱》后记
陈镇朝
《陈镇朝创作活动年谱》内容为二方面: 一为文字,一为图片,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文字与图片穿插混编。
创作不单指文学创作,也包含教育教学论文、摄影——谱主有些作品在基层也获过奖项。创作也不单单仅指写,写既是有感而发,当然也为发表、有时也参加评奖、乃至入选、入编,以及为他人修改书稿。
活动则是围绕上述创作所涉及所幅射的所有有关活动,包括采风、采访、联谊交流、参加颁奖会、笔会、受访、著作的发表出版及与之有关的活动、编审出版他人书籍、他人对谱主著作的收录、记载、评论、报道、又延伸到他人对谱主作品的批评、争议等。
年谱以阶段性划分,准备阶段指只写而未发表,故以创作时间为经录入。发表阶段则指作品发表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而创作时间则无暇录入了。组织阶段与发表阶段相同之外,增加了组织内容,如编杂志、编书、出版审稿、写序、写评、接受修改他人习作、受邀带队出访或采风等。
年谱行文主要采用简洁、客观、纪实的史志笔法。
关于获奖的,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教育教学论文、摄影,都有官方也有民间,有正规也有非正规,真真假假,鱼龙混杂。无知识的读者,越饶舌他可能越糊涂,有知识的读者,自能鉴别,又何须饶舌。
图片插入以谱主参加笔会、颁奖会的合影以及与一些名人的合影为主,其次是谱主与一些友人的合影、谱主游历各地的部分留影、还有谱主获奖摄影作品等,或穿插文中或补白。
附录之《陈镇朝辞条入编辞典一览表》之所以罗列于此,其意有二: 曾经有人说,名人易当(但我认为不管你入编多少部辞典都与名人挂不上钩)。但我这里并非此意。这一方面反映中国文化界目前的某一状况,你说它是中国特色也无不可。一方面反映我创作之芜杂。不管编者从哪一角度哪一范围组稿,举凡教育的、艺术的、文学的(这就更杂了,不管从哪一文体取人我都可跻身其中),我均可被划入。而雪片也似的约稿函,多数来自一九九九年六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那部《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因为那里面我的辞条,就已涉及教育和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了。
附录之《陈镇朝〈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通知入编及获奖一览表》,这篇论文在基层根本被人不屑一顾,但越往上越受关注,获奖级别似乎也越上越高。当然,我写此文虽也一时有所感触,但实是为评职称做准备,职称评上,敲开门的砖头也无用处了。之所以也罗列于此,其意也是在反映中国教育界目前的某一状况,这也确是中国特色。
从这部年谱可以看出谱主一生的人生轨迹,孜孜以求也好,艰苦奋斗也罢,其过程客观呈现,其结果任人评说。也可以通过这部年谱所呈现的客观现象,透视中国教育界、中国文化界中的某些本质,或许也能留给后人一些启迪、警示或深思。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九日上午谨记于隐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