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过对比而揭露批判——有关《无法回避的疼》之主题

(2012-06-06 09:28:54)
标签:

阿佬

港镇

无法回避的疼

教育界

文学形象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通过对比而揭露批判

——有关《无法回避的疼》之主题

牧童

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尽管在艺术上存在着种种欠缺与不足,但是,对于它的主题的误解,却是我无法认可的。它的主题应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就是对玉港镇教育界的揭露与批判。

这一主题是通过两方面来表达的,其一,通过描写教师阿佬一生的遭际。其二,通过玉港四位教师之间的对比以及各人前后变化的对比,运用的是若明若隐的一种相对散碎的隐晦的曲折笔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学作品的主题应是通过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生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本来所谓主题应该由读者通过读作品后分析出来,而不应该由作者自己说出,但是,由于有的朋友匆匆读完此书,因时间紧来不及深思,所以一时误解,这也很自然,但若把这种误解坚持为正确的话,我就无法回避为自己讳,就有必要就此问题谈一谈了。

这部长篇描写教育界的人、事、现象的笔墨不少, 特别是阿佬的人生遭际,这些笔墨就是围绕上面的主题并为之服务的。

一般人会认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要树立一个既不是风云人物,也不是问题人物的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有作为的老师形象,是要塑造千千万万教师中平平凡凡的一个。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设定的创作意图想当然地推给作者。

而我的创作意图恰恰和这个说法基本相反,改动一个关键字还勉强算可以: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要树立一个既不是风云人物,也不是问题人物的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无作为”的老师形象,是要塑造千千万万教师中平平凡凡的一个。

但是,这部小说写一个“无作为”的老师并非终极目的,它是想通过这个“无作为”的老师的人生遭际,以他的切身体验和经历去破除套在教师头上的美丽光环下他们的痛苦、血泪和挣扎,让人们通过其艰辛与无奈,以窥视教育界在某些假公济私者的掌控下任意践踏政策的乌烟瘴气和阴暗肮脏,以达到批判揭露并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读完这部小说后谁若能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从这一角度切入去理解作品的主题之一,那么,一切误读都将迎刃而解。

黄济群先生就敏锐地捕捉到并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他指出,《无法回避的疼》“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教师形象阿佬。”“这部小说相当生动地塑造出阿佬这一独特的文学形象,这是一个既不同于张俊石(刘心武《班主任》中的主人公——笔者注》)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文学形象,阿佬的“这一个”文学形象,对当代读者群,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见黄济群《在盲目和贪婪中疼痛》)

如果说, 黄济群先生虽然提出了这一论点,却没有围绕这一论点去展开详细的描述论证,那么,傻正的评论却正好补充并佐证了黄济群的这一论点:

例如下面的片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正是人类的灵魂是最难于塑造的。塑得好,是阿佬的本份工作;塑得不好,全个社会各个阶层就都对阿佬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了,弄得不好大张挞阀也就可能接踵而至了。”

“社会对教师要求过高,待遇过低,关心又实在过少。而玉港教育界的这帮大小头目,别说他们没有为教师谋福利的认识与能力,倒是反过来常常骑在教师们的头上作威作福,简直比晚清的慈禧还要慈禧!阿佬想。”

因为这世界、这时空的焦点都是属于年青人的。“教育界是一个死水塘,多新鲜的水流进来,也只能等着发臭。你要奔向大江大河里去,以后才能汇入大海。”

经作者这样一描述,阿佬已经不再是玉港镇的阿佬了,毋庸置疑,他是这个时代乡村教师的代表。这个时候历史的声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仅充斥着作品中的人物,而且也让我们跟着思索起来。本来,教师应该是一个令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在阿佬的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丝自豪,反而是他对这个职业由喜欢、敬爱到害怕,转而对人生的叹息。

没有知识的人领导知识分子,就像盲人指挥音乐会,最后只是一场闹剧,如此而已。这个时候,作者不再是一个客观者,而是以一个聚焦者的身份,让我们对阿佬这个形象,这个群体多了几分同情,可是更多的应该是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可是,如果只是纯粹的失望,那也算不得好作品。一个作家,他做的文章并不只是呼吁,发出叹息而已,更重要的是在叹息声背后找到希望。

我相信,陈镇朝正是因为对未来有憧憬,对教师的尊敬,才不惜笔墨塑造这个阿佬的形象。这个形象除去人物不顺利的经历以外,从内到外,他几乎是完美的。不管是对妻子,对孩子,对亲戚,对朋友,对邻居,还是对自己钟爱的文学,他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生活的任何一个细节。这样一来,他活得很累,但作为知识分子,他起码一生无憾了。笔者这种叙述目的在于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否应该对阿佬们多几分尊重与支持?!很明显,作者是希望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剖析时,时刻不要忘记寄希望于未来。

阿佬这个失败的英雄一生潦倒。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混了几十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反而是他的学生,要么成为他的上司,要么成为官府人员,两者形成极大的讽刺。经济上,人家一个普通老师,上的课少,拿的工资一两千,而阿佬这个兢兢业业,日夜加班的老师,却每个月只拿四五百块,后来更是因家庭涉足月兰会,导致倾家荡产,一生负背债之名,不知是对阿佬这样的老师的嘲讽还是对社会的嘲讽。整个教育界,正如阿佬思考的那个问题一样:这最后伸出援手的不是阿佬现在所在的单位——学校,更不是他服务了几十年的教育界,而是他的少年挚友于秋。想到此,阿佬就很寒心。他开始对他以前尽心尽力服务的教育界产生了怀疑:

“我把一切都献给您了,您能保护我吗?您能让我安心教好书吗?”他也开始对学校的教育乃至他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种种质疑:“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是否脱节呢?”

“长期以来,我们早就忽略了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忽略了怎样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有意地尊重少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同时,很可能无意间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在无形中教给了他们一套与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的方法方式,使它们贻害于社会?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呢?”

如果你真的进入小说当中,自然会有另外一番解读,这正是作者想要的。只要走进去,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就像电影一样,不要以为画面呈现的就是主题,真正的主题是在细节背后隐蔽着,是你用眼睛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感悟到。

《无法回避的疼》的人物,可能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可是,这些苍白却泛出另一种光辉,是深刻的人性光辉,也许是暗的,冷的,也许是暖的,亮的,不过,更多时候是痛楚的一道光,以反光的那一面,强烈的刺激着你的眼球,让你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种疼痛。(傻正《草根的挣扎和灵魂的救赎——评陈镇朝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

黄春龙也捕捉到这一问题,他指出,“小说中的教师阿佬是一位有责任心、工作勤恳的骨干教师,阿佬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呈现的是一派对学生负责、热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平凡教师的代表”,“十万支票”案中,“作者并非只是给读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艾丽身上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以此私己手段办事的艾副镇长恰是管着教育领域的领导,不言而喻,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如此之徒的权掌下,教育走向何方应当不是很难猜测的问题了。”(黄春龙《源自生活现实的触心之痛——读陈镇朝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

宁导颛,艾铭,艾丽都曾是教师,但后来都转为官了,都在局部范围内呼风唤雨;而阿佬这个教师却当了一辈子,而且越当越艰难。为什么会这样? 读者如果能把宁导颛,艾铭,艾丽这三个教师与阿佬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这四个人各人的前后进行分析对比,就能知道玉港镇教育界是什么东西了。读者如果能把宁导颛,艾铭,艾丽这三个教师各人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那就更能知道玉港镇教育界是什么东西了。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真实,它通过描写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以揭示其规律的本质的东西,有人认为一写到教师,就只能写其无私奉献,写其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甚至以此为圭臬,大言凿凿,呈权威状!其实这是“高大全”文艺理论流毒的顽固再现。教师是人不是神,人的七情六欲教师并不比其他人少;教育界也是一个社会,既是一个社会,那么君子小人崇高卑鄙俱存。写教师,就不能只能写其光明灿烂的一面,也可写其不光明灿烂的一面,人所具有的两面性教师都有,教师也会有所转变,或变油,或变滑,或变灰色,甚至也有变黑的, 宁导颛,艾铭,艾丽这三个教师不是都变了吗?阿佬也在变,只是他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始终不肯抛弃而已,这是他所受的教育和知识使然 。所以,黄济群先生指出:“ 阿佬的“这一个”文学形象,对当代读者群,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这不是不负责任的泛泛而论,而是有深刻寓意的。

可惜,许多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有甚者,完全被一叶障目!

我还能说什么呢?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二零一二年六月一日下午至二日上午草于枫江之阳的东寂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